3月4日下午,走进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陈井面塑工作室,今年35岁的非遗传承人刘振苏正在教授村民面塑制作技艺。
“面塑作品不仅需要技法纯熟,对手艺人的细心程度也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地坚持和日复一日地勤加练习。”刘振苏坦言,“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曾满怀期盼地对我说,要把家传技艺传下去。”受家庭影响,他痴迷面塑技艺,致力于指尖塑非遗,每次坐在面塑桌前,就能够静下心来,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物件中,细心捏塑好人物的每一个神态,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鸟儿的每一片羽毛,鲜花的每一个纹理。
黄河故道在流经睢宁县遇姚集而湾,这一“湾”就弯出了美丽的房湾湿地,走进姚集,便是走进了一段山水的独白。2020年,陈井新型农村社区探索打造“文化+非遗+旅游”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刘振苏,在陈井村乡村振兴实践站成立面塑工作室,开课授业,组织引导群众创业。目前,通过举办300余场免费培训班,让更多人走近面塑、了解面塑、学习面塑、推广面塑。在面塑工作室内,村民不仅能学到传统手艺,而且能拿到报酬。技术熟练的村民一天能制作近20个面塑玩具,能挣一百多元。
刘振苏工作室在姚集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充分利用姚集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姚集镇路亚文化主题公园、睢宁松鼠咔咔探索乐园等旅游景点设置销售摊点,同时又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销售,2023年,共销售村民创作的面塑100多万元。2023年5月5日,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来到陈井村调研,与村民刘振苏面对面交流,鼓励大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正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在坚持。”刘振苏说,以后还会带着面塑作品走进学校,走进群众家中,让老百姓和孩子们认识面塑,感知面塑,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在姚集镇第二小学,刘振苏成立“面塑名师工作室”,把面塑课程加入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陈井面塑工作室”,这里的壁橱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捏、搓、揉、擀、切、刻……经过手艺人的一系列动作,神态鲜活的京剧名角儿、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惟妙惟肖的各色动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被塑造出来。这些造型精致的面塑作品都出自刘振苏和周边村民之手。2023年,刘振苏被认定为第五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睢宁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姚集镇党委书记周扬介绍,当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姚集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当地钓鱼小镇文化、乡村旅游、“陈井面塑”等进行深度结合,形成相关产业链,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