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徐州是区域中心城市,泉山作为徐州核心区,有责任、有条件在发展大局中挑大梁、多贡献。开年伊始,我们相继召开园区产业调研会、城区经济发展大会、春季招商会等,深化工作、提升指标、培育新增,有望实现首季“开门红”。
我们将深学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以经济发展过硬成果展现“走在前、做示范”的泉山担当,奋力建设更加繁荣美丽的核心城区。
锚定一个目标,争当城区经济“领头羊”。当前的泉山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动能转化过渡期、战略机遇窗口期,向上“冲一冲”就能突破瓶颈、迎来发展“又一春”,倘若“松一松”就会错失机遇、造成未来“步步慢”。我们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发展主动性,校准发展定位,注重量质并举,力争全市领先、全省进位、全国有位,加快打造令人信服、名副其实的城区经济领头羊。今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迈过800亿元门槛、增长6%左右,2025年迈过千亿门槛,为徐州“过万亿”提供更强支撑;在全省55个区中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努力迈进上游区间;对标百强,全面争创全国创新百强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制定一个方案,明晰城区经济“施工图”。作为基层城区,经济工作要落到每个板块、每座楼宇、每个企业,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时间表”变成“里程表”,一步一个脚印抓推进、一个一个节点抓成效。我们把制定《关于加快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作为今年“一号文件”,从提升城区经济的向心力、辐射力、带动力方面破题,既着眼解决当前产业结构问题,又立足长远推动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22个主要任务、10个主要指标、32个重点园区、22条考核指标,对2024年、2025年、2030年的经济目标分解细化,力求定一件抓一件、干一事成一事,真正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抓好一批载体,夯实城区经济“硬支撑”。城区经济的活力在楼宇、阵地在园区。一方面,“一楼一主题”发展楼宇经济。依托全区近100座商务楼宇,按照“规避同质化、加快集聚化”的原则抓好楼宇招商、央企合作、总部引进等,推动“工业上楼”,打造科技、会计、设计等主题楼宇,大力培植现代产业。在深入挖潜4座亿元楼宇、24座超千万元楼宇的基础上,力争再新增一批千万、亿元楼宇,引进培育楼宇企业1000家以上。依托商贸楼宇发展“三大商圈”,培育体验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商务商贸营收力争突破400亿元。另一方面,“一园一特色”发展园区经济。泉山经开区打造都市工业“主阵地”,以总投资50亿元的百思利精密制造项目为龙头,集聚制造、物流、电气、建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保持主要工业指标两位数增长。淮海科技城打造“科创之芯”,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在高企培育、科技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珠山数字产业园打造“未来产业”增长极,布局智算、超算等前沿领域,年内企业入驻率达到80%以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攻一批重点,壮大城区经济“主产业”。按照绿色、集约、高端、高效原则,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稳链行动,壮大主导产业,主攻四个重点:一是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坚持数字化赋能,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安全运营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实物互联网应用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打造数实融合强区。二是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完善淮海大健康产业园、佳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和以阔然生物为龙头的医疗产业园,力争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塑造大健康产业品牌。三是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突破发展。实施现代物流产业“新双百”计划,推进“铁水”“公铁水”等多式联运,提升中欧班列运营质量、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力争物流营收突破200亿元,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四是推动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围绕徐州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总投资11.4亿元的徐矿新能源、华润新能源、“渔光互补”等重点项目,扩大高端产能,促进产业“生根”,打造特色储能示范基地。
完善一套机制,强化城区经济“保障力”。经济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宽,需要完善机制、系统落实。健全推进机制,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产业项目、楼宇经济发展实体化、专班化运作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协调联动和一体化部署,会商解难、落实工作。加强保障机制,围绕都市产业布局规划,有效盘活腾退土地,科学布局工业用地,有力扩容发展空间。兑现民企发展25条、“一池一包”等政策,设立5000万元都市产业投资基金,扶持特色载体平台打造、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精准开展金融服务,大力实施“登高计划”,支持企业挂牌上市。优化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专业培训、一线锻炼,推动干部从套路化、程式化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苦干实干、穷尽可能,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