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阜阳 > 文字新闻
阜南县建好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兴产业 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发布时间:2024-03-05  来源:阜南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安徽阜南经济开发区

  阜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标准化厂房(又称“共富坊”)为抓手,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有效破解乡村空心化问题,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的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厂房项目62个、标准化厂房66栋;38家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建设示范园区,2023年实现产值10亿元,纳税1.16亿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14.65万元。黄岗镇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会龙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郜台乡刘店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一、以项目为牵引,实现筑巢引凤。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前,由拟入驻企业提出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确保项目建设不盲目、出效益。强化项目招引。坚持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筑巢引凤的关键优势,积极依托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招引绿色食品、柳木文化、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项目。组建产业链招商小分队11支104人,建立“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开展招商引资6—8日”制度,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2022年以来,谋划招引乡村产业发展项目153个、总投资16.5亿元。规范建设流程。围绕提升标准化厂房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益,紧盯“前期、在建、竣工”全流程,统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同步做好项目立项、可研、初设等工作,由县属国有企业阜南县利民集团统一招标实施、统一验收审计。实行周调度与专题调度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星期六会商”,高质高效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加强项目监管。广泛吸纳返乡企业家意见建议,学习借鉴3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验做法,健全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款拨付等制度。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出台县乡财政结算办法等相关支持政策,探索建立跨乡镇项目利益分配机制。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建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并联审批制度和产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高规格项目审核专班,对拟入库项目的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审核。

  二、以园区为载体,形成集聚效应。以标准化厂房所在地为基地,建设各类产业园区或集聚区,统一配套服务,推动入园企业优势互补、集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建设标准化厂房园区,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实施27个规模较大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形成地城、公桥、田集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会龙镇依托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招引企业,努力打造“中部袜都”。截至2023年底,集聚袜业企业13家,涵盖纺纱、织袜、包纱、缝头、定型、橡筋等产业全链条;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4家出口企业实现税收727.4万元、同比增长29.6%。苗集等乡镇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打造智能家居品牌,引进以安徽亿佳乐为代表的10余家智能家居企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每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4出口1500万美元。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推动各项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全县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4.2亿元,累计撬动社会投资35.17亿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强县级土地统筹调控,引导乡镇充分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乡镇闲置国有用地1100余亩,保障标准化厂房项目用地。柴集镇充分挖掘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零星块状土地潜力,整合零星块状土地10块266亩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集中连片开发园区。打破镇域、村域边界。标准化厂房建设过程中,注重跨乡镇、跨村域和跨行业资源整合,着力解决有的村(镇)“有钱无地”或“有地无钱”或“有钱有地无人”等问题,推动各乡镇“产业共引、资金共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王堰镇依托返乡创业园,探索建立跨乡镇“飞地模式”,累计投入2520万元,集中建设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引入鑫科皓元等企业,打造年产650万件、年产值1亿元的羊毛衫生产项目,达产后可带动就业500余人。

  三、以共富为目标,实现多方共赢。把标准化厂房作为乡村产业“细胞”,激活乡村产业“肌体”,助力企业发展、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提升企业效益。中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政府统一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企业“拎包入驻”“轻装上阵”,缩短投产周期,减少前期投5入,有利于企业顺利度过初创期。合同到期后,入驻企业可根据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续签,做到进退有序、企业做大。壮大集体经济。制定项目收益分配方案,标准化厂房年租金不低于厂房建设审计确定金额的5%,租金向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村倾斜。2022年以来,标准化厂房建设累计惠及180个村(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00余万元。目前,全县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77栋、建筑面积82.8万平方米,全部建成移交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余万元。促进就业增收。标准化厂房建设吸引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脱贫户和监测户,城区和乡镇政府驻地形成“3公里就业圈”,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务工”与“务农”、“钱袋子”与“带孩子”兼顾。2022年以来,全县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带动就业9500余人,其中脱贫户及监测户396人,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地城镇在工业创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8栋,招引入驻海维包装、钱红木业等5家企业,2023年实现总产值7000万元、税收200万元,带动周边27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上一条:提高危机意识 增强国防观念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