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召开全区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会上,发布了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区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聚焦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了《实施意见》《若干政策意见》,旨在系统构建产业和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企业群,引领带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科技自立自强。
《实施意见》《若干政策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工业开票销售达24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6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达6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0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含潜在)达3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5家以上,其中超50亿元企业达10家、超100亿元企业达6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年均新增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个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累计达12家。
《实施意见》《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五个方面主要任务:
一、突出结构优化,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等五方面入手,结合五家产业园区特色,推动园区专业化发展。到2025年,四大主导产业产销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85%。其中,大健康产业体系规模达800亿元,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石化及新材料等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达1200亿元,重点园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二、突出创新驱动,更大力度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能力。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科技研发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抓手,建立健全“离岸、靠岸、在岸”项目孵化体系。对当年列入省研发抽样调查的重点研发企业,当年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幅超过15%、10%、5%的,分别最高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奖励。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突出“智改数转”,更大力度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对当年项目总投入100万元(含)-200万元(不含),其中数字化(包含软件购置费、开发费、验证测试费、项目咨询费等)投入占项目总投入的30%-40%(不含)、40%-50%(不含)、50%以上,分别最高给予5%、10%、15%的奖励。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70%以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四、突出绿色发展,更大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新业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优化企业要素资源配置为基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工业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8%以上,国电泰州电厂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突出培大育强,更大力度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从大力培育制造业链主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促进外资企业提质增效、聚力塑造高端品质品牌、打造高素质制造业人才队伍等六方面入手,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对年度开票销售额(所属期)首次达到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25亿元、10亿元、5亿元、1亿元的工业企业(以集团汇总统计且在区内的制造业企业),一次性分别最高给予企业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到2025年,优质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5%以上。
《实施意见》《若干政策意见》还提出四个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重点在项目用地、要素保障、税收优惠、财政资金、对外合作等方面提供更大空间。二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推动短链、区域链多点供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用好“苏科贷”“苏信贷”“创新积分贷”“泰信保”等政银合作及政银担三方合作信贷产品。构建“债、贷、投”联动发展模式,持续放大资本市场“中国医药城板块”品牌优势。四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展深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行动,提升审批服务和行业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