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日前评选公布2023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幸福中山河 水美秦淮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传承弘扬水文化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功入选,为江苏唯一入选案例。
中山河位于溧水区中部,是秦淮河南源流出后经过溧水城区的一段支流,开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城区洪灾而凿。中山河呈“Z”字形贯穿溧水城区,经中山河闸流入秦淮河,长6.1千米,其支流包括金毕河、陈沛河、护城河、南门河、机场路撇洪沟等。
初春时节,沿着中山河溯流而上,溧水秦淮源公园像一颗翡翠点缀在河岸。公园里流水潺潺,一派生机,是当地居民休闲的热门地。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水清岸绿的中山河曾是一条“臭水沟”,因长期运行及管护不力,“河流”断流、萎缩,河道多处被附近居民肆意开垦种菜,垃圾随意倾倒,废水直排河道,河道内荒草丛生。
为改善中山河面貌,溧水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2年至今,溧水总共投资近15亿元,对中山河上下游、左右岸开展综合治理,包括河道堤防加固、坡面防护、河道疏浚、新建中山河闸、雨污分流、支流综合整治、清水通道建设、秦源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等重点工程。”溧水区河长制管理中心主任张锦花介绍,围绕“幸福河湖”的目标,溧水深入挖掘1400余年的人文历史底蕴,用文化撬动山水资源,建设幸福河湖示范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针对中山河水体黑臭、来水量少的问题,溧水区对中山河河道上游段进行退堤疏浚、下游段堤防提升,让中山河水“丰”起来,并用两年时间完成“清水通道”工程,将石臼湖湖水引入城区河道,实现城区河道常态化生态补水,构建完整的城区内河循环水系,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让中山河水“活”起来。
提升水环境,溧水水里岸上系统治理,一方面栽种河道水生植物,改善河道生物群落结构,让中山河水“净”起来,实现“鱼翔浅底、万物共生”的城市内河秀丽风景线;另一方面加快岸上千余家低端落后、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开展河道排口调查,为全区1118个河道排口建立身份标识“一口一档”,实行网格化动态监管,阻断水系污染来源,让中山河水“清”起来。
文化赋能,促进人水和谐。近年来,溧水深挖河湖历史文脉,融入河长制元素和水文化,打造多个生态公园等亲水景观和文化节点,包括秦淮源公园、二里桥综合公园、大西门公园等,同时,结合中山河上每座桥梁的建造历史、文化传承、区域传说、经典故事等元素,打造“凤舞九天有凤来仪”的仪凤桥、“龙脉传承胭脂河断”的龙山桥等12座“文化桥”,再现“中山雅韵、文脉流长”历史,将历史文化资源变成文化旅游资源。如今的中山河,水清岸绿,宜居宜赏,蝶变为溧水城区一条靓丽的“绿色长廊”,成为溧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