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医药召开2018年股东大会,就2018年的年报、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多项议案进行审议。尽管上海医药归母净利润2017年到2018年均同比增一成,但扣非后这两年均同比负增长。
而此前的6月4日,财政部宣布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共包括77家医药企业,上海医药也在77家名单之中。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显示,2016年至2018年,A股284家药企的销售费用分别约为1380.93亿元、1819.2亿元、2433.44亿元,而2018年,销售费用排在前五名的上市药企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医药、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华润三九、恒瑞医药。
上述5家上市药企均出现在此次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名单上。其中,上海医药成为去年唯一一家销售费用破百亿的企业。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4.11亿元和110.58亿元,分别同比前一年增长49.21%和22.15%,同期,上海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308.47亿元和1590.84亿元,分别同比前一年增长8.35%和21.58%。这其中,2018年年报披露的工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3.96%,而同期,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94.6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6%。
销售费用逾百亿,居上市药企之首
2017年和2018年,上海医药工业销售费用的增幅远超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资料显示,上海医药(证券代码:601607)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其医药工业产品主要聚焦在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而医药分销业务规模则位列全国前三。上海医药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公司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心企业。
对于本次财政部开展的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东莞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本次抽取检查的药企既有知名度高的上市公司,也有小型地方药企;既有研发护城河深的头部药企,也有深陷舆论漩涡的高营销费用企业,抽检样本代表性强;本次检查不仅仅是对前期康美药业事件的延伸,预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的药企成本进行摸底,为后续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出台做准备。
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上海医药营收分别为1207.65亿元、1308.47亿元、1590.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96亿元、35.20亿元、38.81亿元;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9.25亿元、28.46亿元、26.5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
据公告,2017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73%主要是受参股企业贡献利润大幅下降的影响,而2018年同比下降6.80%主要受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大幅增长及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所致。同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政府补助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该数据分别为2.65亿元、3.01亿元和4.31亿元。
对于此次核查中颇受外界关注的销售费用,2017年和2018年,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4.11亿元和110.58亿元,分别同比前一年增长49.21%和22.15%,同期,上海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308.47亿元和1590.84亿元,分别同比前一年增长8.35%和21.58%。而2017年其工业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1.08%以及63.96%,而2017年和2018年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71%、29.86%,工业销售费用的增幅远超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如果以绝对值进行比较,上海医药的销售费高出同行不少。据上海医药2018年年报显示,同行业上市公司白云山、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华润三九及丽珠集团几家同行的平均销售费用为46.56亿元。
销售费用的钱用在哪儿了?
“其他”增长1.5倍,达11亿,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增幅84.60%,达30亿。
据上海医药2018年年年报显示,其工业销售费用总额合计68.93亿元,其中,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差旅和会议费用、其他及职工薪酬及相关福利分别为30.22亿元、14.90亿元、11.35亿元和8.77亿元,分别占销售费用总额43.84%、21.62%、16.47%和12.73%。
某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两票制实施之前,除个别上市药企自建大型的销售团队外,很多药企都需要依靠代理商来与医院做最后一公里的接触。但两票制实施后,可以开发票的中间环节被缩减,但回扣现象并未根本解决,代理商仍是‘必需品’,倒逼药企将原来很多体外的费用放在体内了,这实质上增加了药企的财税风险。”
从数据上进一步分析,上海医药2017年和2018年工业销售费用分别为42.04亿元和68.93亿元,2018年较2017年增长63.96%,其中,前述提及的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差旅和会议费用、其他及职工薪酬及相关福利,分别增长84.60%、36.70%、156.21%和26.55%。而11.35亿的“其他”包括什么未作披露。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上海医药工业销售费用的4个明细科目中,“其他”和“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在2018年增长最快,分别同比2017年增长156.21%和84.60%。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在6月底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有股东询问上海医药财务核查最新进展。对此,上海医药表示,财政部每年都会对企业进行会计资料的核查,会在6、7月这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公司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节点来完成核查工作。而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表示,上海医药是国有控股,再加上是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所以在内部管理、合规、控制风险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面对核查公司有信心。
买买买后商誉113亿,商誉现减值
在去年6家被上海医药收购的公司中,其中4家主要经营药品销售;专家:两票制实施后,有一些药品物流、销售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行业并购机会。
资料显示,2016年年末、2017年年末和2018年年末,上海医药的商誉分别为58.48亿元、66.07亿元和113.45亿元。2018年商誉大幅增长71.71%的背后,是上海医药在去年频繁进行的并购。
年报显示,上海医药在2018年至少进行6起重大股权投资,其中包括5.86亿美元收购CardinalHealth(L)Co.,Ltd(中文译名:康德乐)、3亿元收购江苏大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2.3亿元收购上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14.89亿元收购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48亿元收购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2.72亿元收购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等。
对于康德乐的收购,上海医药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该笔收购可以显著提升上海医药分销业务整体的竞争格局与产业优势等。上海医药表示,在融合康德乐后,上海医药成为全中国大的进口总代理商和分商,无论在进口的品规数和售金额都位居全国第一。
前述医药行业资深专家表示,药品分销业务主要是经营药品的物流,毛利率不高,但是量往往很大,也是一项可以赚钱的业务。
2018年,上海医药的医药工业、分销、零售和其他业务分别贡献收入194.62亿元、1394.4亿元、72.02亿元和2.8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8.87%、7.01%、15.14%和22.55%。
在前述6家被上海医药收购的公司中,其中4家主要经营药品销售,2家标的主要经营药品生产与销售。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的‘多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前述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两票制实施后,有一些药品物流、销售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行业并购机会。”
谈及医药分销,上海医药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两票制正式实施带来的行业机遇,覆盖全国网络布局,完成分业态调整,公司先后收购了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上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上药控股遵义有限公司、海南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在重点布局的省份继续完善网络,通过并购拓展商业版图,并购了惠州市上药同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大众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四川瑞德药业有限公司等。
快速的并购也给上海医药带来了商誉减值的问题。今年3月14日,上海医药发布了关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告,拟对公司收购的Vitaco、星泉环球有限公司及台州上药医药有限公司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6.32亿元,该次计提将减少上海医药2018年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约4.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