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北仑个体经营者小郑(化名)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小郑是全国第16890例、浙江省第993例、宁波市第169例、北仑区第28例,也是2024年北仑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历时2小时40分,他捐献的21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正以最快速度送给一名正在等待手术的急性白血病患儿。
据介绍,33岁的小郑来仑4年,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从事模具钢材料销售工作,热心公益,多次无偿献血。2021年10月,小郑在一次献血中留取了10ml血液样本,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两个月前,他接到一通电话,得知初步配型匹配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之后进行的高分辨配型检测和体检都通过,于1月26日入住医院。在经过4天每日2次的动员剂注射后,骨髓造血细胞进入外周血达到捐献标准,并于1月30日8点50分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采集。
“我有两个孩子,为人父母,看到与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孩童正处于病危之中,实在于心不忍,如果献出自己的爱心能帮助到别人,帮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也能得到宽慰。”小郑平躺在病床上,准备造血干细胞的初步采集,三根针管分别插在他的左右手,血液顺着管子不断上下,来回循环。据医生介绍,造血干细胞的捐赠比献血要复杂的多,大约需要2-3个小时,为了保证捐献者不会出现失血反应,要通过血液的循环不断采集悬液,由于匹配对象为年幼的小孩,所以大致要循环7000毫升左右的血液,以提取符合标准的造血干细胞浓度,多的甚至要循环上万毫升血液。
小郑为了这次捐献能够成功,从180斤减到了150斤左右,不断控制饮食,增强自己的体魄。4天的动员剂注射让他腰酸背痛,但他却说:“我为这次的行动感到无比的骄傲。”
小小的病房里,挤满了各地红十字会的成员与志愿者,她们递上鲜花和感谢信,并授予他“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亲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您好,谢谢您为我的孩子做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您的生命之光给了我们新的希望,让我们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受捐孩子父母的感谢信更坚定小郑捐献的决心。
小郑的爱心善举也得到了远在老家的父亲的支持,身边的爱人更是一直鼓励他。“配型成功非常难得,因为这样能直接地挽救生命,在我人生中也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这位患病孩子,早日康复,不耽误上学。”小郑感叹道。
“现在感觉怎么样?会有不适吗?需要喝水或是上厕所,只管说。”志愿者亲力亲为,不停地关心着插着针管躺在病床上的小郑。看着鲜红的血液不断来回涌动,小郑笑着说:“没有任何不适,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采用动员剂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不需要抽取骨髓,不需要手术,只通过血液分离机就可以了,过程和机采血小板类似。入库志愿者越多,配型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为此,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积极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让爱在生命中传递。
截至目前,北仑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有1800多人,其中有26人实现了28次捐献,他们中有工人、医生、教师、个体经营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