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惠州市 > 文字新闻
惠城区:20多年坚持手工制作蛋散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源:惠州日报  发布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说起惠州人小时候的“年味”,必然少不了蛋散、糖环、角仔这一类传统客家小吃。在惠城区桥东街道老街小巷里,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传统饼屋“浓香饼屋”,他们家的蛋散、糖环制作技艺在2023年被列入惠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家饼屋的传承人邓慧玲坚持纯手工制作蛋散,通过更换升级产品包装,申请非遗保护,让制作蛋散的工艺得以传承。

  昔日手艺为生计,今日守艺传匠心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浓香饼屋”店面空间不大、装潢简单,除了手工坊位置,前台就剩下一个玻璃展柜。很多老顾客来了几包甚至几十包地打包带走。

  “蛋散”名字从何而起?“相传以前,穷人家没钱买馅料,就把面团压扁,加盐、糖、鸡蛋,下油锅炸成酥酥的小面片。新年招待亲戚朋友,当被问起时,制作人就说有鸡蛋,又酥脆得像散了架一样,就叫蛋散吧。”邓慧玲说。后来,人们改良了小面片,加了黑芝麻、南乳等配料,在中间切一刀,将面皮一边穿过中间洞,再翻转过来,做成蝴蝶结样,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下午一点开始,饼屋的手工坊便忙碌起来,邓慧玲一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工制作蛋散。

  邓慧玲介绍,她家的蛋散始创于1910年,起初由糕点师傅黄水银自创,师徒相传第二代陈胜和第三代杨炳坤。后来,邓慧玲的外婆何露妹(第四代传承人)和妈妈叶惠浓(第五代传承人)进入当时的糖果厂工作,跟随师傅杨炳坤学习制作各种糖饼类制品。

  “上世纪90年代初,国营企业改革,糖果厂关闭。政府对下岗工人采取帮扶政策,鼓励下岗工人创业或再就业,我的母亲和外婆重操旧业,开了现在的浓香饼屋,还聘请了两位原来厂里的师傅,一起制作蛋散、糖环、中秋手工月饼等传统美食,把手工制作工艺延续至今。”

  前几年,母亲和老同事相继退休,邓慧玲接手这份手艺。现在,饼屋不仅春节前做糖环、蛋散、油角等,还开拓了更多零食品类,例如小桃酥、鸡仔饼和传统的婚嫁礼饼等。

  升级产品包装,参加非遗展销会

  随着各种零食和西式糕点的出现,如何将蛋散手工艺传承、推广,让新生代了解惠州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是邓慧玲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邓慧玲想到的第一个办法便是升级产品包装,打造自身品牌,针对新春佳节,推出礼盒套装,迎合消费者需求。“申报非遗是传承保护蛋散制作工艺的关键一环,并且还能提高蛋散小吃的知名度。”邓慧玲说。

  邓慧玲还积极参加各类非遗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展销会,推介蛋散小吃。去年,她参加了“2023年惠州市非遗嘉年华”“荔枝·蝉鸣集市”等展会,让蛋散从手工作坊里“走”到了年轻群体面前。蛋散受到了许多自媒体博主、传统媒体的关注,进一步推广了蛋散手工制作技艺。

  接下来,邓慧玲将以“非遗进校园”或“惠州文化研学”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或让孩子们亲手体验蛋散的制作技艺,让新生代了解传统客家小吃,延续蛋散制作工艺,传承非遗文化。

上一条: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