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里,“村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文化驿站、图书馆内,随处可见徜徉书海的身影;乡村博物馆里,有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的人流;百姓健身房、运动球场上,哪怕是寒冬也依旧没有削减市民对运动健身的热情……
2023年,平阳将文体惠民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通过加快文体项目落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广泛开展特色惠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就可以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体大礼包”,让文化底蕴成为城市最耀眼底色,让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滋养百姓幸福生活。
夯实阵地根基,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
古朴的建筑风格,窗明几净的阅读环境,琳琅满目且摆放整齐的书本,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标识和历史名人简介等。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昆阳坡南城市书房,犹如踏进时空的长廊,回到那个车马和时光都很慢的年代。读一本书,看一个故事,了解古街的前世今生,享受一段悠然的休闲时光,到这座独具“坡南味”的城市书房打卡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及游客节假日休闲的常规操作。
“以地方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让大家在阅读的同时,对地方文化也有一个了解。”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秉承“临近家门建阵地,贴近民心做活动”理念,一以贯之“一书房一主题”特色,2023年,我县打造了坡南和海西两座城市书房,以及一家怀溪高堡村文化驿站,持续推进公共文化特色服务空间建设,实现16个乡镇城市书房全覆盖,成功打造60个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并全面落实基层文化设施达标提升任务,实现一级站建成率达50%,二级站建成率达80%。“阵地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石和依托。”家门口的文化场馆,日趋便利的文化设施,让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文化“新地标”成为市民文化精神的新高地。
创新供给模式,让博物馆在乡土扎根
萧江大鼓博物馆、万全瓦窑博物馆、溪南畲村记忆馆、仙口村船屯记忆馆、黄隆泰主题馆……这些位于全县不同乡村、展陈不一、主题各异的展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乡村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是乡愁的载体,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珍藏着一段故事,通过博物馆展示过去的珍贵岁月。”据介绍,乡村博物馆建设是我县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坚持以“标准化、高品位、有特色”为创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博物馆体系建设模式和公共文博服务供给方式,努力打通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眼下,12家带着泥土味的乡村博物馆已在我县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扎根,类别涵盖红色文化、非遗精品、传统文化及民间收藏等各色主题。其中, 6家创成省级乡村博物馆。
在瓦窑博物馆内,南戏瓦当、文字瓦当、纹饰瓦当、特色瓦当等一一展列眼前,还有瓦当实物、制瓦工具,以及制瓦工艺和传承创新等也都可在此窥见一斑,深刻诠释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平阳是温州南戏重要发祥地与传承地,我们来看看南戏瓦当这一具有平阳特有的文化密码。”游客小魏特地从水头过来,一开始还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没想到一逛就被深深吸引住了:“600多件藏品,从制作到传承,从建筑到美学,太震撼了。”平阳正用一张张既有乡土味又有高品位,既有标准化又具特色化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成绩单为百姓交上一份精神共富高分答卷。
织密文体网络,让健身热潮席卷各地
在百姓健身房内, 跑步、举杠铃、骑共享单车等一项项热门运动项目,让市民尽享健身带来的酣畅淋漓;在公共篮球场内,活跃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姿,进行着激烈的对决;在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几乎每天在上演各类运动赛事精彩的角逐……“每次寒假、暑假回来,我们都要跑老远去抢占球场,现在家门口有了运动场,想什么时候去打球都可以。”刚刚放寒假回来的大学生小董一边擦汗一边兴奋地表示,随着公共运动场所的不断增加,为像他这样的运动“发烧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运动”也成为市民在追求更高品质生活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词。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县将基层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条件。”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健身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2023年,我县共完成建设城市百姓健身房2个、乡村百姓健身房6个、笼式足球场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门球场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登山步道6条、篮球场2个,让文体服务网络日趋完善,让全民体育的热浪吹遍山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