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谯区施集镇大林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菌袋上,一朵朵香菇争相“绽放”。菇农忙着采摘、装筐、运送,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2023年我们新建了7个香菇种植大棚,现在香菇种植面积20亩左右,年收入60多万元。今年准备再建15个大棚,专门种植羊肚菌。”合作社负责人郑敏笑着说道。
南谯区近年来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战略性农业转型经济主攻方向,立足35万亩麻栎林优势资源,挖掘区域潜能,积极推行专家、专图、专资、专策“四专”工作机制,在创新平台打造、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产业主体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聚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目前,全区有成规模的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到18家,年生产食用菌1000多万棒,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亿元。
“专家”提供技术支撑。与南农大、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和安徽科技学院食用菌专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关键技术攻关、聚集科研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建立菌种和产品研发中心,加强食用菌新品种培育、引进、筛选和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在全区和周边地区推广应用。邀请省、市农科院和安农大专家教授实地开展食用菌种植、菌棒加工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全区目前已建设菌种培育和接种车间500平方米,培育和引进本土麻栎专用型香菇品种3个,引进特色珍稀品种菇2个,开发技术专利7个。
“专图”确定产业路径。立足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编制《南谯区麻栎香菇“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创建实施方案》和《滁州市南谯区食用菌产业推介手册》。全省第一个推出县级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细化指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路径,确定明晰木屑、菌种、种植、加工、提取、包装等发展方向。按照“专图”指引,谋划建设集食用菌“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预制菜)和仓储冷链电商等配套基础设施于一体的“三链融合”产业,打造长三角第一绿色食品(食用菌)主题产业园。成功招引总投资5亿元的食药用菌产业园暨数字化工厂项目,建设全球最大的单体食用菌智能生产工厂,填补安徽省食药用菌智能化培植领域空白。
“专资”增强发展后劲。每年投入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食用菌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发展。精准对接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各项政策,争取超190万元支持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改造、产业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融资模式,协调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强强联合、同向发力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共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项目(一期)、南谯区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二期)项目和食用菌菌棒一体化生产示范工厂项目融资8亿元,授信批复3.9亿元,全部到位后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专策”激发内生活力。持续优化规范种植、设备提升、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保险补贴等8个方面激励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保障,不断扩充政策含金量。先后出台《南谯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办法》和《南谯区食用菌“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发展专项资金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围绕种植、加工、品牌、宣传和示范带动等环节,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经营主体资金支持,累计投入食用菌产业奖补资金800万元。以农业担保为抓手,组织食用菌经营主体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累计为食用菌产业发放贷款1156万元,食用菌保险投保总额达到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