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衢州衢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坚持以青少年成才成长、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城乡共享+公益普惠”理念为指引,聚焦“教育共富”,通过资源重整、队伍重建、服务重塑,多举措打通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共享通道,打造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圈”,全面助力“青年衢江”建设。
小变革发挥大作用 “三合”提升公共服务力
阵地整合,功能升级聚变。充分利用“1+N”校外教育阵地,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阵地+N个研学基地”的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资源,打造古埠社区和新港社区两个“家门口青少年宫”,推动优秀师资、兴趣课程、公益活动下沉,高效发挥场馆功能,把服务触角延伸到青少年“家门口”。运行仅5个月就组织师资下沉397人次,开展各类活动73场,服务社区青少年5900余人次。
师资融合,服务提质增效。建立1+N师资库,实现校外教育力量高效融合,即组建一支由本单位青年骨干教师、各行业优秀外聘教师和党员志愿者等教育力量组成的优秀师资团队,不定期组织参加培训活动和教师技能大赛18次,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同时计划开发博士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等,以优质的师资和多元的课程进一步满足青少年个性化成长、阶段性发展需求。
部门联合,活动创新创效。积极联合区科协、区公安局、区消防大队、区卫健局等部门,整合科技、公安、消防、医疗等各类社会资源,把优质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方式送进学校、社区、农村,开展科普互动实践、阳光游园会、普法宣传等公益服务130余场,形成流动式校外教育活动平台,全面提升公益活动实施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成熟的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喜爱。
小牵引撬动大融合 “三带”扩大共富覆盖面
以点带面,拓宽服务领域。以衢江区实验小学为试点,将“5+2课后服务”渗透到全区各中小学校,常态化向全区青少年输出植物书签、竹编月亮船等课后服务精品课程16项,服务青少年4500余人次。同时拓宽“家门口青少年宫”服务点位的设置,不单单局限在人口集聚的社区,更把触角伸向企业园区,为园区企业职工子女带去优质校外资源,扩大服务群体覆盖面。
以面带线,丰富服务供给。在充分挖掘已有活动潜力的基础上,针对暑期看管有困难的双职工家庭子女开设公益暑托,创新性开展6期精彩纷呈的公益暑托班,为180余名青少年守护缤纷假期,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缓解青少年“看护难”问题。
以城带乡,推进教育“共富”。主动对接需求,推进资源下沉,开展“美丽乡村寻访”活动20场,带领青少年走进未来乡村,探访共富工坊,领略初唐、造纸、中草药等文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收割稻、古法捕鱼、采摘莲蓬、荷塘挖藕等“乡野农趣”劳动实践活动20项;同时通过参观电力科普体验馆、畅玩喜来乐儿童乐园等形式,带领广大农村孩子走出乡村看城市,享受共同富裕成果,打通城乡孩子沟通的桥梁,扩大“教育共富”覆盖面。
小队员绽放大能量 “三圈”推动队建首位度
打造队员思政引领的“活动圈”。充分发挥区少工委、区红领巾学院的职能优势,利用改革先锋传承馆等青少年校外实践场馆职能,积极开展系列品牌特色活动。目前已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少先队活动70余场,开展“红色研学”“青少年假日营”“真善美”主题活动50余场,开展区少先队队长学校主题活动8场,做好思政引领,活动育人的带头模范作用。
构建辅导员能力提升的“生态圈”。积极参与承办市级辅导员研修班活动,组织辅导员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活动,并以少先队论文比赛、优质少先队活动案例评比、思政微队课大赛等形式,多维度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聘任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五老、优秀团干等群体担任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活动开展提供师资保障和专业指导。
绘制红领巾健康快乐的“成长圈”。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等10多个部门,积极链接社会化资源,不断拓展少先队实践活动的项目和空间,形成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校内+校外”少先队工作体系,优化每周的“红领巾助力5+2”服务内容,努力提升少先队组织活力,全力服务队员们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已建立红领巾e站1013阵地14个,红领巾实践基地20余个,年服务少先队员逾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