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展开,其中社会保障完善工程成为关系密切、服务深入人心的亮点。这项工程包含了新改扩建与提档升级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提高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服务可及性,以及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覆盖等三项内容,目前所有工作已圆满完成。
在2023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中,公益性公墓提档升级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一项工程。周庄镇公益性墓地经过新的改建与扩建,工程已经进入尾声,预示着当前阶段的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据了解,周庄镇原骨灰存放室建于1999年,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开裂,且格位总数不多,已远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改进殡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群众获得感,周庄镇投入60万元,建成骨灰存放穴位近1500穴,预计使用年限10-15年。“我们在深入了解民意的基础上,累计投入60万元实施公益性公墓骨灰存放设施提档升级项目,破解当前逝者骨灰安放难题,打通‘逝有所安’需求的‘最后一米’。”周庄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新垛镇购置了骨灰存放格位,增设了生态安葬设施,同时对停车场、焚纸池、公厕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周庄镇负责人表示,新垛镇将实现“逝有所安”作为保障民生需求的重要延伸,努力把群众的“身后事”办成“暖心事”。
为满足群众的安葬需求,加强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管理,今年市委、市政府对新垛、沙沟、周庄3家公墓进行了提档升级,主要对骨灰存放设施、祭扫场地、停车场、公厕等进行了改造,累计投入83万元,新增骨灰格位2118穴。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将法律援助服务列入了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新增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周庄镇,通过法律援助帮助解决了田地租金到账问题的村民李福俊感慨地表示:“法律对我们群众有很大的保护,有了纠纷,通过法律援助基本能按时把钱拿到手,感谢法律的支持。”
法律服务团队律师吴松祥每周都会前往援助工作站,通过以案说法给村民宣讲法律常识。“现在大家遇到小的纠纷,首先想到的是要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以前不讲理、讲蛮理等不文明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吴松祥发自内心地笑道。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7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和8家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5件,解答法律援助咨询1831人次,有力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昭阳街道英武社区党委书记朱美东和记者分享了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进后发生在社区的新变化,她表示,以前老百姓的法律知识较为薄弱,如今通过法律援助点的宣传、讲课,大家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而且遇到问题还能得到无偿的法律援助,极大缓解了社区矛盾纠纷治理压力。
“下一步,兴化市法律援助中心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制度优势,聚焦民生问题,持续完善服务网络、壮大服务队伍、畅通‘线上线下’办理业务,提升办案质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万正福表示。
在医疗保障方面,市医疗保障局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覆盖的工程也已完成。这一服务圈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将医保服务推向了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沙沟镇水金村村民张冬冬向记者反映道:“以前要是办这个事情,要打很多电话联系咨询,而且还要到市医保局办理,很麻烦。现在村里有了这个服务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个医保便民服务,方便了我们老百姓。”
市医保局在2023年为民办实事工作中,升级改造了陈堡、沙沟、安丰、钓鱼4个省级示范点,建成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市,实现了乡镇街道医疗保障服务的全覆盖。创建过程中,医保局根据省政务医保服务事项清单,不仅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市,而且完成了“15分钟医保服务圈”村社区平台建设,将服务圈建设向村社区延伸,建成了521个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站。“在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站可直接办理‘2+13’项服务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暖心服务,打通服务的‘最后一米’。”市医保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海燕介绍道。
各项社会保障工程的完善,推动民生项目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展现了市政府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广大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而美”中体会到“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