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进入大组专题讨论阶段。市委书记杜小刚与委员们相聚一堂,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新时代工商名城”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市领导项雪龙、周凤琴、高飞、周文栋、顾铮铮,市十四届政协领导周敏炜,市政协秘书长钱文琴参加专题讨论。市政协副主席吴红星主持。
“建议探索由龙头企业提出需求承接成果、政府部门凝练问题提供服务的组织模式”“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护航’服务”“应借助数字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契机,探索人文经济学发展路径”……大组讨论现场,刘骏、陈卫宏、吴健新、王岩、徐鸿毅、谈旭梅、阙尧尧、徐雪宏、马立雨、华晓宁等委员围绕主题踊跃发言。大家立足无锡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从微观感受出发,就加强“硬科技”培育、推进民企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本土中小企业稳心留根提质发展、推动外商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赋能未来产业、打造高质效科创载体、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培育数字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杜小刚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充分肯定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充分吸收,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时代工商名城建设。杜小刚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使命任务。“更好展现新时代工商名城风采”,是省委书记信长星寄予无锡的殷殷嘱托。过去一年,我们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奋力推进新时代工商名城建设,在此过程中,对“工商名城是无锡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气质和风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应站在更高维度上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驱动、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双向融合、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促进“科产城人”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工商名城。
杜小刚强调,建设新时代工商名城重点要做好四篇文章。一要做好“以科促产”文章,突出全域创新的科创特质。既要把科创的功能安放在山水之间,以太科园等环湖园区为重点,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赋予公园、水岸等更多创新服务能力,让无锡的“好山好水”升级为功能完备的科创空间;又要把科创的触角延伸到千里之外,瞄准发达城市群以及创新密集、资金富集地区,以全域功能区为承载主体,打造更多创新联合体,全面推开“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转化在本地”的开放创新模式。二要做好“以产立城”文章,体现面向未来的产业特点。落实好中央、省委相关要求,抓紧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既要找准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加快构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以“新制造”“新业态”催生新质生产力;又要把终端化、品牌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更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和更长期的金融服务支持,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向整机、整车、整装等产业链下游延伸,以“新产品”“新服务”打造标志性品牌。三要做好“以城聚人”文章,彰显企业友好的城市特征。继续面向企业需求,既要把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和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统筹起来,健全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面兑现存量政策,适时谋划增量政策,特别是在政策“直达快享”上下功夫,使企业享受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又要落实人才导向战略,在数据、人才等异质资源上下更大功夫,以吸引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的导入为重点,全面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塑造更多具有无锡注脚的生活品牌,切实以“用户思维”提升城市的“用户体验”。四要做好“以人兴业”文章,形成群英荟萃的人才特色。既要用心做好创新创业者的“后台服务器”,发挥无锡“全龄友好型城市”优势,增加教育、医疗等高品质资源供给,让高科技人才“近悦远来”;又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像善待家人一样善待企业家,扎实做好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服务、引导等工作,支持新时代锡商“茁壮成长”;还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干部培养,引导其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和科技素养,强化市场观念和法治意识,练就一支懂产业、爱企业的干部队伍。
杜小刚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心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的使命任务。中共无锡市委将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携手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