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立足县域实际,对标对表打好生态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亮点、显特色。2023年,纳入市控的7个断面、纳入十四五考核的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达标率100%;1月至12月,PM2.5平均浓度为2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优良天数比率为88.5%,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
构建上下联动“一盘棋”创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首个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上下游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与长兴、安吉、溧阳、郎溪等地建立了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跨界环境污染治理信息联通、执法联动、纠纷联处。2022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跨界问题30余个,查处涉边界环境违法行为6起。与溧阳、安吉、长兴、宜兴签订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结合南阳实践,成功开展了卢村水库、粮长门水库饮用水源地应急演练,检验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
构建协同共治“网格化”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监管模式,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方式构建广德市“智慧环保”体系,统筹整合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建设水环境数据仓,打破组织多部门多系统数据孤岛现象,做到监测与执法的“测管联动”,变人盯人防为“一网统管”。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智慧化应用;将气象数据、水利数据、监测数据等多业务数据融合,实现各类数据的上通下达,形成一面全业务宏观分析、重点展示的数据墙。推动各相关部门和属地大气污染防治的联防联控,依托指挥调度机制,将网格化水质数据共享,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的精准推送、快速治理。
构生态融合“多维度”产业机制。坚持“生态+”理念,进一步加快能源、产业等结构调整,紧紧围绕电子电路、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成套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五大板块产业,全方位推行节能降碳政策与绿色技术措施,助力提高工业“含绿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打造“稻渔共生”循环种养产业,加强与上海白茅岭农场合作建设“一地六县”核心区农牧生态循环示范点;发挥竹海、茶林等生态优势,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规划建设“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依托山水禀赋、人文历史,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生态康养胜地,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展现出人文历史、记得住乡愁的村庄,正成为网红生态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