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24年1月11日,盐城市规划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在新街镇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东台市教师发展中心课题负责人、正高级教师张海峰莅临指导。第五教育联盟及周边兄弟学校的领导、骨干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周阳丽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劳动课《风车》,从学校童垦园进行风车装饰为导入,激发学生制作兴趣。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操作安全,风叶剪切整齐、风车组装正确,都完成了自己的风车作品。
石蕊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劳动《西红柿炒鸡蛋》,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制作西红柿炒鸡蛋,从西红柿切块到鸡蛋打散并搅拌均匀、从起锅烧油到翻炒至熟透,在整个烹制过程中,学生们亲自下厨实践,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美食魅力,以及劳动带来的快乐。
参加本次成果展示的共两个课题:盐城市乡村教育专项课题《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盐城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构建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教导处副主任沈小琴代表《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进行汇报,课题组通过对乡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家乡小镇独特的地域及历史文化优势,努力从实践的层面上为乡村小学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有效探索出乡村小学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路径,为今后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赵应燕老师代表《构建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课程组进行汇报,课题组从垦殖环境布置、建设实践基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落实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善于垦殖、精于创新的劳动精神。构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为本地区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模型和实践参考。
在专家点评环节,张教研对两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课题选题前沿而务实。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势在必行。课题组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繁多而有分量。课题组成员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或讲座7次,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7篇,获奖9篇。不少学生将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写成习作,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成就教师、学生多元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接着张教研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要紧扣课题研究关键词,对研究内容进一步梳理、分类、归纳,抓住研究目标的重点——构建“模式”:一是构建“家校社合育式”劳动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主导,“项目化”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家长提供支持、社会提供环境,完善三方密切合作、各方联动的劳动教育育人格局,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二是构建基地化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开发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以中队单位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申请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校外教育实践,发挥地方资源协同育人的价值。动员家长为孩子建一块家庭微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微型劳动基地。三是构建校本课程劳动教育模式,以国家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自主设计校本垦殖课程体系,形成了“两级·三类”课程的校本建构。张教研还指出: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提炼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是课题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过程中,要有成果的整体建构意识,理清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同时在成果的表达时要注重成果表达的规范和逻辑要求。
最后,张教研勉励在场的所有老师要尝试申报省级的课题研究,他强调课题选点可以结合老师的擅长点、资源优势、教育热点等方面。课题方案撰写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选题范围小而精,抓住难点、把握热点、寻找创新点;二是题目的撰写需规范、精准、醒目;三是申报方案要写清楚操作思路,用词要精炼。
王素东校长代表学校课题组表态,课题组将会以本次汇报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不断拓宽研究思路,优化研究成果,全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往更深层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