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文化新业态频现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澎湃新闻  

  1月6日至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同时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在1月6日举行的主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方方回顾说,新年论坛自2003年12月发起以来,已经步入第二十一个年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点事件和重要成就。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在致辞时表示,文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也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内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先导和战略支撑。

  主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角度进行发言。他表示,文博热已经深深融入大家日常生活之中。“为满足公众需求,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采取了在高峰期间延长开馆时间,增加预约名额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另外,以文物为核心的创新创作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去年)8月,B站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引发大家对文物流失的关注,点燃了无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但同时,我们也要冷静思考这背后出现的问题。是走马观花式的凑热闹,追求性价比的旅游方式?是对文化产品供给失衡的一种体现?还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渴望?相关人员和从业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让文博热保持常态,满足更多的公众需求。”刘玉珠说。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几种进路》为题,强调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的三大关系与历史出场、时代进场、文化立场三维立面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传统是鲜活的、开放的、可用的。而今的‘国潮’消费,实际上给我们当下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底色。根据百度的统计,‘国潮’在过去十年中的关注度上升528%。根据B站洞察和尼尔森发布的报告,71%的受访者当中都偏好中国本土化的元素。传统文化经过改变和调整以后,将使它们获得新的实践方式。传统可以走向当代与未来,关键就是你怎么激活它的这种潜能。”李凤亮说。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以《新影视作为文化产业方法论》为题目进行发言。他对当下高校有如此多学习文化产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走出校门却缺少实践能力表达了忧思,并就此提出新影视的概念。“新影视就是以短视频为主的影视,甚至是以微短剧为主的影视。我们要从做文化产业的视角来做新影视,而不是囿于过往影视行业的传统方式。真正的新影视是跨界融合的,它投资成本小且不依赖于平台和成名演员,有自己的产业链,是文化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两位学者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关注到了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

  李向民以《人文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文经济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次,人文经济学与西方人本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讲的人文经济学则是建立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基础上,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共同富裕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最新判断。”

  再次,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人文与经济的关系。“人文经济学将经济活动的目的从追求财富回归到追求人的需求本身,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同时,人文经济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最后,人文经济学是发展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胡钰以《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题进行发言。他提出,当代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蓬勃发展,与文化人的经济行为是直接相关的。“特别是解决温饱和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精神需求日益上升为经济行为的决策因素。未来,在经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从人的全面需求来考量消费业态、产业结构和区域政策,更加注重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

  本次论坛上发布了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编撰而成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分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和专题篇4个部分,共收录了21篇文章,以“中国文化产业新变革”为主题,着重研究了2021-2022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崭新面貌与时代特征,围绕各具体行业门类的发展脉络与关注重点,对其现有状态与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不仅有对过往经验的观察、提炼与总结,更也有对未来方向的探索、思考与支持。

  “2024北大报告”也同期在论坛上发布,该报告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主持编写。在对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共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创意内容生产;数字营销重视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新消费者群体的崛起以及需求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更多优质原创内容的生产;文化跨界融合创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与发展;多模态文化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立足文化服务需求、推动文化供给提质增效;大健康文旅与养生消费年轻化;中华文化全球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十个方面的内容。

  “2024北大报告”指出,2023年,疫情积压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快速释放,使文化与旅游行业恢复速度明显,各类文化新业态频现:春节档电影票房火爆非常;旅游业迅速复苏,以淄博为代表的网红城市令人瞩目;各地博物馆人气飙升,假期“一票难求”;线下演出市场精彩纷呈……2024年,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呈现追捧新兴业态和消费传统文化倾向。数字内容服务、夜间游等新型消费模式迅猛发展,以女性群体、新中产、下沉市场等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逐渐崛起,文化市场迎来新的消费审美观,将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走向多元细分。

上一条:2024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