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心内科黄剑锋主任团队首次应用“Shockwave震波球囊”技术成功治疗一例冠脉重度钙化老年患者。这一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为冠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患者带来又一福音。
血管上的“紧箍咒”——冠状动脉环形钙化
患者王阿姨,73岁,既往有十余年高血压病基础,3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不适表现,近1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加重,并伴有胸痛症状,已影响正常生活。阿姨经多方打听,了解到仁济宝山分院心内科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较强,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就诊。
来医院心内科就诊后,门诊查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胸部CT可见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诊断考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为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入院后心内科团队立即予其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三支病变,即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都已产生“问题”,其中右冠脉近中段钙化严重,最重部位狭窄程度已达到90%-95%。
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先常规予工作球囊进行预扩张,然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为查明原因,立即为患者进行IVUS(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能从血管内逐层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精准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对钙化病变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检查发现右冠脉病变处已存在360°环形钙化。
钙化就是血管壁内的“石头”,硬度高、难以处理。而这种环形钙化就像“紧箍咒”,若不能打断钙化环,后续想要装入的支架有效面积就无法扩大,不能最大程度上改善血管情况。
“因存在环形钙化,球囊扩张时压力聚集,可能导致球囊破裂,造成冠脉夹层、穿孔、破裂、无复流等风险。”经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黄主任决定采用Shockwave球囊对钙化病变进行预处理。
Shockwave球囊能够震裂浅表与深层钙化组织,以局部高效的震荡形式,对血管内的钙化结构进行“敲打”,从而改善血管顺应性,便于后续支架植入。
打硬不打软——新“武器”带去“心”希望
“震波球囊就位,释放脉冲!”术中,心内科团队将3.0*12mm Shockwave球囊导管顺利送至钙化病变处,在钙化最严重处进行4组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治疗后复查IVUS,提示钙化被震裂打开,裂痕明显,钙化狭窄处直径明显增大,这代表原来“石头”似的钙化斑块有些被“震”断了,心内科团队成功运用这种新方法打开患者血管的“紧箍咒”。
“难点”被击破后,团队顺利为患者植入支架一枚,复查造影及IVUS提示新植入的支架扩张充分,贴壁良好。术后,患者即刻表示胸闷、胸痛症状均得到缓解。
血管钙化就是钙盐在血管里面堆积,形成一块块的石头,让血管变得“硬邦邦”。Shockwave震波球囊(血管内冲击波钙化碎裂术)是具有“革命性”的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的专用器械。
该新技术与治疗肾结石的声波技术原理相似,主要通过对球囊进行低压扩张,向病变处发射非聚焦、脉冲式的冲击波,安全地碎裂浅、深层钙化,改善血管顺应性,使得植入支架后能够膨胀良好,最大程度减少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是靠声压力波实现球囊内约50atm扩张力的震波效果,而非靠球囊本身的压力来扩张血管,因此这种手段一方面能够使钙化斑块碎裂,一方面又对周围软组织影响很小,具有‘打硬不打软‘的特性,所以它对于治疗钙化病变具有‘奇效’,并且安全性很高。”黄剑锋主任介绍道。
冠脉严重钙化病变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血管钙化会使管壁变硬,顺应性降低,导致传统介入器械通过难度大,容易引发支架脱落、膨胀不全,以及导丝断裂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成为介入治疗的难题。而Shockwave震波球囊技术在医院顺利开展,意味着冠脉钙化患者有了新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