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园林局、南京农业大学、浦口区政府等单位发布了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最新成果以及南京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色工作。自2021年10月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南京市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文青介绍,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两年多,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包括陆生维管植物1742种、陆生脊椎动物410种、陆生昆虫699种等)。
调查结果呈现3个特点,多个昆虫种类发现打破历史纪录,更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宁扎根,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多。
在南京,去江边看江豚已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达到长江江苏段江豚总数的一半。
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发布会上,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向媒体通报,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江豚种群稳定,数量约62头。
2014年,江苏省政府批准设立“保护区”,“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东至南京长江大桥,全长44.8公里,规划总面积86.9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0.25平方公里、缓冲区23.66平方公里、实验区33.01平方公里。根据2022年长江全流域江豚最新科考和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显示,“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约62头,占干流长江江豚总数量的10.4%,是整个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江豚数量约为长江江苏段总数的一半。调查结果较2017年科考数据相比增长24%,年均增长率4.4%。“保护区”内长江江豚呈聚集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潜洲、大胜关长江大桥和子汇洲附近水域。
浦口区委常委、副区长渠慎坤介绍,根据老山景区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普查结果,老山景区“生物家底”更加丰厚,物种数更新至2081种(不含水生生物物种),较上一轮普查(1963年)增加了509种,占全省陆生生物物种的47.66%。曾一度被认为在江苏已灭绝的野生秤锤树种群,在老山景区被重新发现,且生长态势良好,有不断扩大趋势。常年有数量相当的黑鸢、凤头蜂鹰、红隼等猛禽盘旋于老山景区上空,显示出老山景区是猛禽重要栖息地。江苏省生物多样性名片——中华虎凤蝶,省内最大的栖息地就在老山景区。同时,老山景区也是长三角地区萤火虫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