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从开年抢单到参与国内外展会,从增开中欧班列,到开放水上航线,今年以来,合肥持续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助力更多本土优质企业“扬帆远航”。
据海关统计,1~11月,合肥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51.2亿元,其中出口2129.2亿元、同比增长1.9%,连续3个月超全国增幅。
随着“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合肥愈发彰显外资外贸发展“强韧性”。
走进DEKRA德凯安徽公司测试中心,实验室中各种机器有序运行,正在为新能源汽车相关配件进行检测服务。就在上个月,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德资企业DEKRA德凯在合肥经开区落成的第三家实验室,除了新能源汽车信息设备,还专门为家用电器等相关产品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及出口测试和认证服务。
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今年以来,合肥瞄准优质项目,持续引进更多高质量外资,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等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落户合肥。
据统计,前11个月,新成立外资企业178家,同比增长36.9%,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既要坚持“引进来”,也要大胆“走出去”。
对外贸企业来说,今年是“关键年”。从年初起,便火速开启出海“抢单”模式,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展会,与采购商、供应商“面对面”地交流。以广交会为例,今年来自合肥的展位总数、参展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同样,进博会成交意向也创下历届新高。
借力跨境电商平台,传统企业加速转型,越来越多的本土商品畅销海外市场。
合肥品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光伏产品研发生产与智慧新能源解决方案定制服务的科技创新企业。当初想要“走出去”,便入驻了位于肥东县的合肥荣电跨境电商产业园。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公司已建立了覆盖7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销售网络,产品远销欧洲、亚洲和南美等地区,客户遍布全球各地。
如今,产业园内已入驻跨境电商企业1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有3家。依托行业集聚优势,这里将打造为综合型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基地。今年1~11月,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达7.77亿元。
跨境电商是拉动出口贸易的经济引擎,也是拓宽贸易的新通道。合肥跨境电商发展与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已经形成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家居用品等主要特色产业带。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新能源细分领域,今年三季度合肥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全国首位。
当然,光伏新能源细分领域国际市场的开拓,离不开合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
从定制化运输方案、配车选车到装车作业组织、设施设备保障等,中欧班列为光伏组件出口做好服务,甚至贯穿运输作业各环节。截至11月底,仅合肥货运中心光伏产品发运就达到6514车18.59万吨,同比增长677.82%。
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帮助“走出去”企业打通“堵点”,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
8月16日上午,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船只排队缓缓通过派河口船闸——引江济淮工程航道江淮沟通段正式启动试运行。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之间水运不畅的历史从此彻底改写,千吨货轮上游可通过淮河水系连接中原,下游可通过巢湖进入长江,直接通江达海,改变了安徽航道水运网由“二”字至“工”字的千年布局。
目前,合肥已开通连接芜湖、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的通江达海集装箱班轮航线5条以及连通周口、淮滨、阜阳等沿淮城市的江淮运河集装箱班轮航线6条,每天始发班轮10~15班。
依托江淮运河黄金水道优势,2023年7月28日,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9月,合肥正式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复合型),合肥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12月19日,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码头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这意味着,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新三样”产品解决了借港出运、多次中转等“梗阻”问题,新添“家门口”的出海通道。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商品车自合肥运输至上海港,如果通过江淮运河的水路运输,相较于公路运输每辆车物流成本可节省约1000元,同时免去了异地排队报关和装箱等诸多不便。”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等“合肥造”产品将在“家门口”装船,运输至上海、太仓等沿海港口换装海船扬帆远航,这不仅补强了港口枢纽功能,提高了合肥市水运服务能级,更为全市新能源“首位产业”发展增添助力。
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将加大外向型大项目、龙头企业、外综服平台招引,以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效,争取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超400家。“我们将积极构建高效通达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推动合肥中欧班列增点扩面,提升铁海联运运输效能,打造稳外贸稳外资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