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台州 > 文字新闻
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获全国学者关注 填补中国陶瓷考古“空白”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黄岩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浙江黄岩经济开发区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12月24日,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聚首黄岩,共同论证沙埠窑址在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位置,助力推进“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申报工作。

  沙埠窑窑址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和高桥街道,最早发现于1956年。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岩区博物馆通过主动性考古调查,共发现了9处窑址点,其中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等7处窑址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至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岩区博物馆、北京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对窑址群内的竹家岭和凤凰山窑址连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获得了重要收获。

  “沙埠窑的生产史始于晚唐,止于南宋,在北宋中期,这一区域窑业生产达到鼎盛。通过近5年的系统性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目前,考古团队已基本构建起沙埠窑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同时发掘构建了沙埠窑备料、成型、烧成、废弃的完整窑业生产操作链。”复旦大学考古学博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竹家岭窑址考古执行领队谢西营介绍。

  目前,沙埠窑遗址群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发掘考古出土文物20多吨,含数万件青瓷标本。其中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为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当天,专家学者也实地考察了竹家岭窑址,对窑墙、龙窑、辘轳坑等遗迹进行了观察探讨。

  “这个龙窑很有意思,非常具有当地特色。”浙大城市学院考古系主任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杜正贤说,“炉体斜长有72.32米,比较长,炉体又相对较窄,选址刚好在山基上,运输更方便。这和其它窑址的龙窑都不大一样,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古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沈岳明表示,黄岩沙埠窑是目前浙江省内发掘面积最大的窑址群。“陶瓷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在这里都有所体现,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记录。从越窑衰落到龙泉窑兴起间,浙江瓷器是如何发展的?沙埠窑正弥补了这个缺环。此外,这里还发现了与河北定窑、陕西耀州窑出土文物类似的产品,这为我们探究当时南北窑业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目前沙埠窑考古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认为沙埠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独特性,集中了南北瓷业的技术交流成果,是浙江青瓷空间转换、产业转移、技术传播和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过渡地带。沙埠窑遗址的发掘,不但打破了打破了陶瓷学界“台州无瓷”的传统认识,还填补了越窑和龙泉窑之间发展缺口,对探讨贡窑制度与贡窑民窑关系,以及细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瓷器的产地研究、构建文明互鉴网络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今年,我区计划申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天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也对后续申报工作和考古发掘工作“问诊把脉”。

  “要把沙埠窑放进两宋交替、南北交流这一宏观的时空框架脉络中,去还原沙埠窑的位置,这样才能把沙埠窑的性质、价值和它的典型意义说清楚。”“我认为要在后面的工作中加入一些关键位置的断面解剖工作,通过科技手段,细化分层,有可能更好地把作坊区的时间层次体现出来。”会上,专家学者各展所长,从学术逻辑架构、窑业考古方向、科技手段应用、历史价值挖掘等方面展开探讨,进一步论证了沙埠窑在中国陶瓷史中的地位价值,也积极探讨保护传承的新方向、新理念。

  下阶段,我区将继续做好沙埠窑遗址发掘保护工作,积极推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申报工作,同时,深入探索沙埠窑遗址活化利用的创新发展路径,计划通过重塑沙埠窑青瓷文化肌理,塑造具有国际范、特质感、引领性的考古遗址公园,守护传承发展好独具魅力的青瓷文化。

上一条:福建南王环保科技公司与安徽铭慧城公司合作项目在桐落户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