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金融商贸 > 文字新闻
银行创新碳金融 撬动十万亿碳市场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中国经营报  

  积极发力碳金融已成为银行参与碳市场的重要途径。近日,兴业银行(601166.SH)落地全国碳市场首批跨履约期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上海银行(601229.SH)研究探索碳标签、碳计量、碳定价,分层分类建立多层次的产品服务体系,针对传统大型实体企业,打造基于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毕马威发布的《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我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指出,下一步,要重视通过引入金融要素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和碳定价的有效性,同时也通过市场发展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参与可以将碳市场当前百亿元左右的年交易量提升10倍以上,期货等衍生工具的参与还有助于提供中长期碳价,发挥碳市场引导中长期绿色低碳投资的功能。

  在“双碳”目标下,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的创新动作不断。例如,兴业银行落地全国碳市场首单跨履约期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在保障企业按时清缴配额、完成碳市场履约的同时,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并提供融资便利。该行乌鲁木齐分行以企业持有的全国碳排放权(以下简称“CEA”)质押担保,为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新疆其亚铝电有限公司提供融资。但由于企业质押的CEA需在2023年年底前履约清缴,存在质押物无法匹配融资业务期限的问题。了解到企业痛点后,兴业银行创新提供跨履约期碳配额质押融资服务方案,与企业约定当前质押在兴业银行的CEA可在2023年年末履约时点解押用于配额清缴,待新一轮履约周期获得CEA后及时足额质押在兴业银行,其间企业可提供其他有效担保。通过以上方案,在保障企业碳市场履约的同时,也有效保障银行的合法权益。

  兴业银行方面表示,该行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将业务重点从减污转向降碳,逐渐构建起涵盖降碳系列、减污系列、碳金融系列的绿色金融专业产品体系,积极完善服务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碳金融产品体系的布局,建立涵盖清算结算、撮合交易、质押融资、资产管理的碳金融产品体系。

  又如,上海银行将绿色发展作为新一轮规划编制重点,更好服务碳市场建设与繁荣,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探索完善绿色评价认证体系和绿色效益核算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绿色投融资支持。二是研究探索碳标签、碳计量、碳定价,分层分类建立多层次的产品服务体系。针对传统大型实体企业,打造基于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针对普惠中小客群,在业务流程中实现对企业碳表现评估和管理,助力碳资产价值发现。三是研究推进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特色品种,探索气候债券等创新业务品种,并在碳减排表现挂钩贷款、ESG表现挂钩贷款方面进行尝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撰文指出,将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碳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明确登记、交易、结算等各项制度。积极研究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根据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扩大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合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发放总量,科学分配初始碳排放权配额。增强碳市场流动性,优化碳市场定价机制。

  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在引入资金的同时,也能促进碳定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完善。

  《白皮书》指出,中国碳金融已经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稳中有升,随着碳金融产品的丰富和碳金融交易机制的完善,未来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将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为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推动企业减排并促进减排技术革新。

  自2021 年7 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价格发现功能成为碳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2023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论坛”上指出,碳价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碳市场功能还有待完善,市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体现在参与主体相对单一,下一步要丰富现货产品和衍生品等,相应市场调节机制也需要完善。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形成长效稳定的碳市场机制,包括相应的政策、法律、框架,包括常态化的连续性的配额分配政策,以及增加交易主体的类型。

  第二,有序推进行业扩容,主要包括产业转型紧迫、转型压力较大的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单位产品减排成本较小,边际减排成本差异较大的行业;受国际机制影响相关的行业;数据资料技术比较好的行业以及碳排放核算、核查关键技术比较成熟的行业。

  第三,丰富碳市场的功能和内涵。碳市场首先是作为政策工具,然后再有序地推动市场化相关功能的完善,应牢牢把握碳市场作为政策工具的定位,稳步推进市场化的探索,发展碳金融,丰富交易主体、品种方式,逐步建立市场调节机制,有序推动碳金融的创新等。

  第四,强化碳市场对投资的导向作用,要建立碳信息披露、碳绩效评价等技术框架,为金融机构投资活动提供支撑服务。

  第五,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推动与境内的交易机构开展合作,要积极参与巴黎协定下国际碳市场多边或者双边的市场机制,打造国际的碳交易中心和碳定价中心。

上一条:科学把握文化主体性的形成逻辑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