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是引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健全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创新赋能、资金奖补、人才保障等,厚植“梯度”培育土壤,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看上去不太起眼的产品,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空调压缩机中的阀片,薄如纸片。这样“柔弱”的身板,却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不停运转,工作强度还大得惊人:一分钟开合达上万次。
对于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而言,如果说压缩机是心脏,阀片就如同心脏中的瓣膜。作为制冷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阀片的生产制造是一项高精尖技术。在合肥安信瑞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高精密慢走丝加工中心连轴运转。在这里,一块阀片需要经过长达数十小时的精密加工。
从零起步,安信瑞德专注阀片研发制造二十载,打破了压缩机阀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一步步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制冷压缩机阀片供应商,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封装胶,在各种电子元器件里似乎都是默默无闻的角色,但其地位却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电子元器件的防水性能及使用寿命。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石墨烯改性显示用封装胶,因为优异的性能,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市场的肯定,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垄断局面。
欣奕华的蒸镀机填补国内空白;华升泵阀的环管轴流泵等产品打破国外独家垄断;埃科光电的6.04亿像素位移制冷工业相机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视涯科技的硅基OLED微型技术,让指尖大小的微型屏幕呈现出高清、高亮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在合肥,像这样掌握“独门绝技”的企业还有很多。
与社会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相比,它们多是“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不过,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它们都是掌握核心科技的领跑者。由于它们都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点,所以被称为“专精特新”企业。
截至目前,合肥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8户,占全国1.5%、全省31.9%,总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十四、省会城市第六;累计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4户,占全省27.4%。
一粒种子从破土而出到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以及充足的阳光雨露。孕育“专精特新”企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顶层设计,实施梯度培育,形成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龙头、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根基的梯度培育体系。
在资金奖补方面,将财政贡献补贴调整为营收增幅补贴,提升政策精准度。2023年以来,累计兑现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奖补资金1.7亿元,惠及企业310余户次。
在金融支持方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投融资咨询、上市辅导、融资转板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以来共有5户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占当年上市企业总数的62.5%,其中埃科光电、龙迅半导体登陆科创板,20户企业挂牌省“专精特新板”。
在人才赋能方面,对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从市外柔性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团队),按年度计税报酬的30%择优给予用人单位引才补贴,每人(团队)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围绕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需求,紧盯国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全球云聘会、“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截至2023年10月,已有145户专精特新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享受市级人才政策,获得租购房补贴8700余万元。
在强化市场赋能方面,围绕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需求,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2023年以来,开展各类对接活动100余场,参与企业超3400户,完成签约或达成意向190余个,涉及金额超过41亿元。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合肥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其动力正是来自持续不断的创新。
合肥积极发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引导科研院所、专精特新企业运用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机制,补齐“六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短板弱项。
截至目前,合肥先后支持4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48个市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65户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省级“揭榜挂帅”项目,7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名单。推动元琛环保、安科生物等7户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组建创新联合体,17户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