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版“城隍庙会”要来了!这个月底,古城居民又有一场“热闹”可赶,首届山阴城隍庙会将于12月29日在府横街热闹开场,丰富的演艺活动与琳琅满目的市集摊位,让人期待值拉满。随着线下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出门去赶集”成为新风尚。从传统庙会到新式市集,其形式与内容供应或许变化,但它所代表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却是亘古不变的。
脱胎于宗教节日活动
衍生到消费场景营造
谈及庙会,人们的脑海中总是第一时间浮现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赶集画面。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在民间有着极高的人气,它的起源与中国民间宗教脱不开关系。“因庙成会”的庙会习俗,最早便脱胎于宗教节日活动,此后随着民间信仰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
民间宗教发展进程中,为扩大影响力,宗教活动逐渐走出庙观,与盛行乡间社里的报赛酬神仪式相交融,在举行传统宗教仪式的同时,增添舞蹈、出巡、戏剧演出等娱乐活动,还有民间杂耍和商贸交易如影随形。这样热闹的场景,不但吸引了信众,更让其他非信徒者参与一同“狂欢”,庙会应运而兴。
绍兴各地庙会不下数十个,其起源大多也都与民间宗教和神明崇拜有关。要说起规模之大、市面之盛,南镇庙会不得不讲。
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六是奉祭南镇会稽山神的日子,会稽山神在古人心目中是一方平安所系,因而每至奉祭,自禹庙山门外至南镇殿前,乡民、游客接踵而至。周边一带的路旁搭起布帐、竹棚,商贾贩卖起百杂什货、南北果品,还有小摊小贩支摊卖起馄饨、臭豆腐、萝卜丝饼等小吃,测字算命、占星卜卦、戏法杂技、曲艺演出,包罗万象。游客穿行其间,不仅能体验庙会之乐,还能行购物之便。
“会市和香市是绍兴旧时有的两大民间市集活动,一般有定期或定所。一年之中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大型祀神活动,与商贸、演戏结合,引得小贩蜂拥而至,百姓也能借此机会开心游玩。会市也就是庙会,以迎神赛会为主,多祭祀各民间神衹,地处山阴县的府城城隍庙会就属于此类。”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评审专家、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告诉记者。
作为信仰与世俗的完美结合,庙会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祝愿。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原南镇庙、府城城隍庙已成遗址,与之相关的庙会也成为历史记载,但庙会习俗在绍兴人心中深深扎根。近几十年来的庙会习俗逐渐与城镇经济挂钩,其宗教氛围减弱,庙会更多承担起消费场景的功能。
“不少人只知道绍兴有大善塔,却不知道大善寺,曾经大善寺周边也是一处庙会集散中心,小商小贩云集,说唱、杂耍、游医、算命、拉洋片等等在这里都能看到。”绍兴文史爱好者马云庆回忆道,“曾经正月里‘嬉’大善寺是很流行的,因为以前消费购物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庙会同时也是集中销售与采购的好机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区中兴路还曾开过几场庙会集市,开市当日现场人山人海,到处是各地前来采购的消费者。”
“现在的庙会,宗教色彩已经越来越淡了,但文化休闲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和商业文明延续。”鲁锡堂说。
现代化市集“井喷”
社交是灵魂
最近,“赶集”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休息日出门“嬉嬉”,在热闹的市集中安放躁动的灵魂,城市市集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事实上,市集并非近年才有的新事物,2006年开始,特色市集就在国内逐渐兴起。绍兴曾经举办过的书法创意市集、动漫电竞创意市集、农夫市集等也广受好评。时至今日,城市市集已经演变出百种业态,美食、文创、零售、娱乐消费……万事万物皆可“市集”。
前几年因疫情影响,市集曾被迫按下暂停键。今夏以来趁着线下消费回暖的东风,各类网红市集呈井喷式发展。这个夏天,一场“市集”风吹遍古城大街小巷,摆摊、赶集、“荡”公园成为不少绍兴人“家门口”的度假方式之一。
迪荡街道的五云北路,在这个夏天迎来了最“热”的夜晚。夜幕降临,电影文化公园门口的马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一群年轻人支起简易桌椅,利用狭小的汽车后备厢,“变”出各种冷饮、小吃、饰品等摊位,不到400米的距离,排得满满当当。
车身变成了流动“广告”,挂布上除了有小摊的名字与产品,“适当聊一聊”“咖啡哪有上班苦”“你今天真好看”等好玩有趣的标语也让人会心一笑。除了卖货,直播也是目的之一。有摊主一边烤着饼,一边和直播间的观众们互动聊天,既宣传摊位旺人气,也收获不少粉丝热度。前来赶集的人,买一杯冷饮,与三五好友一起吹吹晚风惬意聊天,好一副当代“乘凉夜话”新景象。
灵芝街道镜湖水上乐园景区又是另一番人间烟火,在这里举办的“海浪晚风市集”,每日引客七千人。水上市集与游乐项目同步开放,体验完“巨浪来袭”“海洋蓝洞”,再逛一逛市集里的各种摊位,夏日夜晚的炎热似乎也拉动了消费热情,西瓜汁、椰子水销量都比平时增长不少。
不难看出来,同样是消费场景,相比以往“产品展销会”类型的庙会,市集的内核从对生活物资的需求,再度转向精神与社交的需要。市集贩卖的商品,不再是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类物品,开始向创意产品、服务等转变。来逛这些市集的消费者,追求的是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注重参与感和获得感,买东西不再是“赶集”的唯一目的,趁此机会“荡”大街、交朋友、放松心情才是更主要需求。
“市集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商品与服务,它所蕴含的社交属性才是更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沟通,享受时光。”一位市集消费者这样说。
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助力现代市集破圈长红
从生意本质上来看,现代化城市市集与自古就有的庙会极为相似,特定群体出于同种需求自发相聚,并衍生出各类消费场景。归根溯源,新式市集可以算是庙会活动形势的存续,在最近的几年,因为摸准了市场“脉象”,撬动受众需求,获得了广泛的市场关注度。传统庙会到现代化新式市集的演变,其核心元素从追随信仰到满足生活所需,再回归精神需求的满足,供应的内容变化了,但模式仍可借鉴,要能够长久立足,还需要把握好“精神内核”。
市集最大的特点便是快速聚集和吸引志同道合者。于消费者而言,参加市集可以体验到与往日不同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社交体验,于城市而言,丰富了“城市漫游”的形式和内容,点燃了文旅产业和夜经济。但市集的本质还是一盘生意,当更多资本入场,良莠不齐的商品品质、同质化困境引发的“审美疲劳”,都成为阻碍市集商业价值发展与城市旅游推进的关键因素。要想发展好现代市集文化,就要找到真正与城市气质相接、调性相合的风格与模式。
不久前,一场唯美浪漫的宋韵艺术生活展在古运河旁迎恩门风情水街上演。在这个宋韵市集里,40余家“宋铺”沿河亮相,宋趣游戏、非遗文创、美食演艺等多个功能区域串联,走在街头巷尾,还能邂逅“陆游”“唐琬”“宋理宗”等大宋名人。着宋衣、品宋食、享宋韵,浓浓宋韵风情让人恍若穿越时空,与古城对话。
“绍兴古城正在保护利用相结合,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传统特色的市集活动是一个城市活力和个性的一部分,当前应将这些特色活动与建设培育省级、国家级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和省级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工作结合起来,逐步把绍兴古城打造成为主客共享的国际文化休闲慢城。”鲁锡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