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汕头市 > 文字新闻
汕头必须发展高水平工业
发布时间:2023-12-20  来源:汕头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月17日下午,由政协汕头市委员会、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潮汕经济史稿》首发式暨座谈会举行。座谈会上,《潮汕经济史稿》主编、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和有关专家就新书的编撰发行展开研讨交流。接受记者专访时,陈鸿宇指出,从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得到证明和启示:汕头必须有工业,必须发展高水平工业。

  “《潮汕经济史稿》经过7年的努力,在汕头以及潮州、揭阳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整个写作团队认真研究、写作、修改,配合出版部门编辑校核,今年9月份,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陈鸿宇说。

  据介绍,《潮汕经济史稿》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170万字,描述自先秦时期始,至2010年止,整个潮汕经济运行的基本概况,包括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动力、发展背景,以及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效益、影响等,作了全景式的描述,提出不少理论上的新归纳、新思考、新表述。

  “该书深入探讨各个历史时期潮汕经济运行背后的规律性问题,为潮汕地区和广东区域历史研究填补了一部分空白。”在陈鸿宇看来,研究潮汕经济运行情况,正确看待潮汕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史为鉴,把握今天的机遇,更科学地前瞻未来,是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当前,汕头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我们从书里面可以看到,近代汕头‘因港而生’‘因商而兴’,但由于发展工业的矿藏、交通、能源等资源严重匮乏,始终无法如上海、青岛等沿海开埠城市,将‘因商而兴’的先手转化为‘因工而盛’的长期优势。直到1949年,汕头市区只形成了弱小的日用轻纺工业聚落;近代工业体系所必需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几乎空白。此种畸形产业结构之上的近代潮汕经济,持续发展根基相当脆弱。一旦发展环境发生变化,港口和商贸萎缩、产业单一对汕头市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社会治理结构,都带来巨大的压力。”陈鸿宇指出,历史证明汕头必须发展工业,今天再提“工业立市”,不是对近代工业的“补课”,而是发展有市场需求、有高科技支撑、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工业。

  陈鸿宇介绍,1949年以后,潮汕地区港口和商贸活动在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着将汕头市从“消费型城市”建设成为“工业城市”的目标,潮汕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的小型工业体系。《潮汕经济史稿》下册就重点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市轻纺、机械、化工、电子工业体系艰苦奋斗、顺次构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潮汕地区的商贸、工业等产业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书中也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期汕头工业大改造大投资的客观效应,阐述1990年之后潮汕工业化重心从汕头市主城区转向潮州、揭阳和汕头市澄海、潮阳、潮南的必然性。陈鸿宇强调指出,“20世纪计划经济和‘双轨制’下的工业投资实效不佳,但潮汕地区工业并没有由此就萎缩,而是走向‘多圈多核’特色产业和专业镇、专业市场相融合的新发展道路。要发展更新一代的工业,必须有很好的交通、很好的高科技、很好的创新平台、很好的创新团队。”陈鸿宇认为,从潮汕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看,要完整理解“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之间辩证关系,一方面要高质量的制造业当家,协同推进“三新两特一大”六大产业,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把传统产业的优势和新兴产业的优势都发挥好。另一方面,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三产并进,凸显汕头的侨乡商埠特色,乘势而上,鼓劲加油,把目前汕头市外经贸、文旅和内需消费蓬勃发展的势头更长久地持续下去。从这个角度看,汕头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对汕头经济发展进程中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上一条:颍泉区税务局组建“党员突击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