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12月16日发布今年首个低温预警。受强寒潮影响,本市气温连续刷新入冬以来新低。记者走访今年汛期遭遇特大暴雨灾害的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了解到,在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受灾地区争分夺秒重建家园,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发放补贴帮助重建,受灾村民家里挺暖和
大石河畔,房山区窦店镇苏村的一条小胡同深处,一栋二层小楼引起了记者注意,门窗换新,院墙翻新,“23·7”水位线的牌子,离地面至少1.5米。
“外面冷,快进来!”小楼主人、63岁的村民田秀敏给记者开门。一进屋,热气扑脸,小朋友正穿着毛衣看电视。客厅里,地砖、墙面、家具全是新的。“洪水来的时候,我们都躲到了2层。”田秀敏说,一家人忧心忡忡,“安在楼梯下的空气能取暖设备,半截都在水里。冬天可咋过啊?”
焦虑只持续了几天。洪灾过后,淤泥清理、房屋鉴定等恢复重建工作快速展开。经过鉴定,田秀敏家的房屋需要局部修缮,政府发了3万元补贴资金,减轻了经济压力。截至目前,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需局部修缮的受损房屋已全部完工,需重建的房屋正陆续开工。
为了推动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洪灾过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委印发《农村受灾地区温暖过冬保障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对雨水浸泡类取暖设备维修、设备丢失或损毁的,给予一定补贴。
田秀敏家,室温22摄氏度,供暖设备稳定运行,上面的维修电话写得清清楚楚。
受灾群众集中安置,装配式新房高效建设
京西腹地,距离城区超过100公里的门头沟区斋堂镇,传出阵阵机械轰鸣声,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完工后,这里将是100多位村民的新家。
“就盼着能早点搬到新家去。”沿河口村村民王青花是该项目的首批参观者。踏上已经平整好的地基,看看回填完毕的土方,还有一条条已经下好的地梁,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新家,有盼了!”
项目空地上,一间间刚刚运到的“房屋”排列整齐,外形方方正正。这种“房屋”学名叫装配式模块房,由工厂统一生产,具有抗震、坚固、防水等特点,可以大幅提升冬季施工效率。
斋堂镇组织委员李笑晨表示,目前已根据各家各户原房、宅基地等具体情况,完成了新房选房工作。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还将对每家每户的外立面重点关注,确保保暖效果。
记者发现,装配式模块房在本市灾后重建地区多有应用。昌平区流村镇漆园村低保户赵玉岭的装配式农宅已经建成并完成装修,随时可以入住。昌平区住建委三级调研员何国介绍,针对灾毁房屋修复重建,昌平区大力推进装配式农宅建设,让受灾群众尽快入住新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山里有了应急保障中心
太阳西沉,房山区十渡镇九渡村的一处工地,59岁的韩庭金准备下班。工地上灯火通明,十渡应急保障中心“方舟”造型外立面已经亮相,整体即将竣工。
大山深处、拒马河畔的十渡曾经是京郊旅游胜地,一场洪灾,让不少景区、酒店、农宅受损。餐厅服务员韩庭金的工作也按下了暂停键。但她没想到,往年冬闲的日子,今年却忙活起来,“在工地上打扫卫生,一天能挣180块钱。”
除了挣钱补贴家用,韩庭金更希望亲眼见证家门口的全市首个“平急两用”项目竣工,“建成以后,我们平时可以在里面健身、听讲座;遇上灾害,就是吃饭、睡觉、临时就医的地方……”
在市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十渡应急保障中心项目仅用13天就完成全部手续。全力推动受灾地区重建美好家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灾损最严重的18个山区乡镇建立“一对二”结对帮扶机制,各平原区在资金、项目、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支持重灾地区灾后重建。
十渡应急保障中心项目由朝阳区援建。“兄弟遭灾,肯定尽全力帮!”朝阳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忠,现在多了个职务:十渡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除了他,朝阳还有2名挂职干部、4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扎一线开展帮扶,吃住都在十渡。
长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安全韧性
本市已明确“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体思路。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抓紧修复水毁设施,全面提升安全韧性,为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一条南雁路,连接了昌平区南口镇和门头沟区雁翅镇,遭遇山洪袭击后,沿线的村庄、道路、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受灾严重。混凝土挡墙、增设涵洞、修复路基路面……市交通委昌平公路分局与时间赛跑,目前南雁路已完成本年度收尾工作。全市恢复重建道路工程计划于2024年入汛前全部完工。
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沟域,是灾后重建家园的重点地区。未来,本市将在这三条沟域构建三条横向主通道,让山区出行更便捷;对横向通道国道234(低等级路段)、南雁路等道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贯穿北部山区,途经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等7个区的高等级山区环线通道。
着眼未来,本市水务部门还将加快构建“三道防线”和数字孪生流域。建成卫星与雷达、雨情、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构建以“北京模型”为核心的“四预”智慧化防洪调度体系,推进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南水北调工程等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和典型山洪沟道径流实验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