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财联社主办,新疆上市公司协会指导,立新能源(001258)等协办的《做多中国行》上市公司调研行项目走进立新能源集控中心及光伏基地,40多名投资者通过现场考察、与高管交流等方式对公司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资料显示,立新能源目前运营的风电场、光伏电站主要位于新疆,新疆地域辽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进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区位优势明显。
风能资源方面,年平均风功率在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面积约为12.6万平方千米,新疆各地区均被列为全国Ⅰ类、Ⅲ类风能资源区;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太阳能方面,新疆地区具有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等特点,全疆各地全年日照小时数介于2,550—3,500小时,年辐射照度总量居于全国第二位,仅次于西藏高原,各地区被列为全国Ⅰ类、Ⅱ类太阳能资源区,新疆戈壁、沙漠、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广阔,非常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太阳能发电工程。
作为绿色能源供应商,立新能源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依托新疆资源禀赋,不断做大做强公司主业,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并网投运新能源容量153.65万千瓦,实现销售电量106.5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21.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30.05万吨,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能源转型,助力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据此前自治区相关领导表示,要锚定新疆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战略定位,推动“八大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生态产业化特色品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同时,还要加快“三基地一通道”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煤炭等优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持续推动增产增供,不断提升在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中的贡献度。要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以油气为关键、煤炭为基础、新能源为方向、矿产资源为重点,大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随着近些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疆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疆电外送是有效的保障方式之一,这也是立新能源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
资料显示,新疆第一条特高压通道(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六省(区),线路全长2210公里,工程投资233.9亿元,于2014年1月建成投运。新疆第二条特高压通道准东-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线路长度3324公里,工程投资407亿元,于2018年12月建成投运。新疆第三条特高压通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于2023年7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复,8月正式开工建设。
据介绍,公司运营的哈密国投新风三塘湖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能源烟墩200MW风电项目、哈密新风光红星二场50MWp光伏项目、哈密国投新光山口50MWp光伏项目和伊吾淖毛湖49.5MW风电项目均为“天中直流”外送项目。天中直流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也是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工程起点位于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点在河南郑州,每年可向河南提供超过400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向河南输送2000多万吨煤炭。
公司于2020年建设的吉木萨尔合计300MW光伏发电项目为“吉泉直流”外送项目。吉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总投资达407亿元,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随着吉泉直流功率提升,西北电网外送能力进一步加强,当前3608万千瓦的直流外送功率已经超过了西北单个省份负荷的历史最大值,充分展现了特高压直流超远距离大容量送电的优越性,保障了全国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
除此之外,据立新能源此前公告,公司于2023年7月与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负责“疆电外送”第三通道新疆方面配套电源项目建设,统筹管理风、光、火、储所涉及的项目。同年8月,“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送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工程起点位于新疆哈密市,落点位于重庆渝北区,全长2290公里。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新疆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度。工程接入配套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102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的电量占比超过50%,工程将促进新疆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在交流过程中,立新能源方面对未来发展战略方面还表示,公司定位是围绕新疆的地域优势,深化新疆当地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主要利用通道项目获取优质资源,提高公司的获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