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停车库二楼变成了健身房,居民楼的架空层成了会客厅,就连健身广场‘颜值’也高了,这样的‘微改造’里子、面子同步焕新真不错!”最近一段时间,钟楼区金色新城、松涛苑、绿地世纪城小区的不少居民,谈起家门口的“焕新”,纷纷点赞。
知民情、解民忧。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钟楼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人人社区”样本点打造、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对16个城乡社区通过政府引导、专业指导、居民深度参与的方式开展的一批社会化、民生类、公益性的“微改造”项目。
“小朋友们,这是雪割草,是草本植物;这是耧斗菜,开花小巧而玲珑,特别适合装饰庭院布置花坛。”南大街街道金色新城小区25幢的架空层,布置了不少种着植物的花坛,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着儿童科普活动。不远处的另一个老旧架空层则被改造成了“金点子议事厅”,上了年纪的居民们喜欢在这里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这里有桌有椅,平时天气好我们喜欢在这里读读报、看看书、聊聊天。”居民巢阿姨对这次的改造赞不绝口。
金色新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沈丹告诉记者,小区建成于2001年,是市中心开发建设较早、起点标准较高的居住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日渐明显。“比如小区部分楼栋架空层长期以来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是停停车、堆堆杂物,使用频率低,场地服务效能明显不足。”
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社区探索群众诉求“一线收集、一线推动、一线解决”,力求改变金色新城20栋、25栋楼下架空层原有区域设施老化、环境不甚美观、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引导辖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25栋的架空层添置儿童滑滑梯,社区发动爱花人士主动认领种植任务,对绿化空秃进行出新,打造“睦邻花苗圃”“植物科普廊”,增添自然植物科普主题氛围,组织辖区幼儿园的小朋友参与实地科普知识活动。20栋架空层则改造成了把小区难题“议一议”、让民心“聚一聚”的议事厅,提升社区闲置公共区域利用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色彩明亮的防滑地面、崭新的健身器材,还有供老人儿童休憩的长椅……近期,一个全新的“高颜值”健身广场惊艳亮相,吸引新闸街道绿地社区居民纷至沓来,大家或是锻炼身体,或是休憩闲聊,或是遛娃散步,一幅和谐美好的景象。
“我们之前一直没有健身广场,这次微改造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绿地社区党总支书记朱丽萍说,没建广场之前,有些居民在地下车库锻炼,有些在商铺门口锻炼,既不安全,又容不下多少人。以学促干、以干践行,社区“两委”以“微改造”项目为抓手,深入群众,邀请楼组长、居民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商讨建立文体活动场地。在7次座谈、协商中对文体活动用地达成一致意见。结合社区“初心”文化广场的打造,将一块300平方米的荒地改建为健身广场,并改造了绿化、升级了景观,增加了休憩座椅。
同样,通过“微改造”项目,增加小区健身空间的还有永红街道荆川里小区,荆川里社区通过对闲置的自行车停车库二层进行改造,增添健身器材后,打造成公共健身空间,目前项目已推进到最后阶段。
“真没想到,通过楼道共享空间的留言板,还能借到课本。”家住北港街道松涛苑小区的学生骆天行对小区的楼道微改造项目颇有感触,他说,看到改造好后的单元门厅变成了共享空间,还有留言互助功能,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上学时写了一份紧急求助信息,寻找一本七年级的教科书,没想到当天晚上他回来就有邻居回复了留言,顺利地借到了课本。
老党员陶自求既是“微改造”的参与者,又是改造成果的享受者。他表示,“原来社区议事都要去社区会议室集中,改造后在楼道里就能随时议事,小区也变美了,居民休息的场所多了。”松涛苑小区是安置小区,一直以来活动空间相对固定,但楼道公共空间利用一直不足。这次改造时,不仅对楼道空间墙体进行出新,还新增了便于居民座谈、协商、议事的桌椅等设施,并在墙体融合文明宣传、意见收集、松果积分等元素,打造“暖心便民站”等各具特色的睦邻文化。此外,还因地制宜打造人人“网红打卡点”,让居民在小区转角就能邂逅触手可及的松涛美,感受“邻聚力”。
“社区‘微改造’始于民意、源于民意,这种微更新,无论是方案,还是后续管理,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其中,助推社区治理焕发新生机,实现了微改造和微治理的共同进步,也让居民群众的生活装满了‘微幸福’。钟楼区民政局也将持续深入群众察民意、听民情,解民忧,打造更多民政服务群众的暖心样板。”区民政局局长徐志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