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海归“农二代”成种田大户——记久源丰家庭农场主张利强
发布时间:2023-12-07  来源:常熟新闻网  发布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虞张公路上,车辆飞驰。路的一侧,是尚湖镇久源丰家庭农场的广袤田野。金秋农忙时节已过,稻子已经收割,麦子也已下种。农场主张利强祈望着新一年的丰收。

  一个半月前,张利强度过了最繁忙的秋收季。他总共承包了580亩地,带了5个农机手,配备了3台收割机,每台每天可以收割30亩。他抢抓晴好天气,把收割来的稻谷运送到仓库边的场地上,再用铲车把稻谷运送到烘干设备里。仓库里两台烘干机彻夜运作,张利强安排专人值班,把每天收割的稻谷全部烘干入库,第二天再把稻谷运送到米厂加工新米。

  做好秋收工作的同时,张利强还着手秋种,做好秸秆还田、深翻、播麦种、麦田开沟、小麦田间管理等工作。四季轮回,他的作息也跟着秋收秋种的节奏。每年5月、6月间和10月、11月,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秋收秋种季节,每天早上5时,他就来到田边,先把烘干机里的稻谷取出,把一部分存储起来,一部分送去加工新米。同时,他组织农民分工做好稻谷收割、小麦播种、麦田开沟等工作,每天一直忙到晚上8时左右。

  秋收高峰期的10天时间里,他每天可以卖掉约5000公斤新米。由于口碑好,上门买米的群众络绎不绝。为了方便城里人购买,他还在市里安排了代销点。今年他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南粳46”“南粳5055”“苏香粳100”。“‘南粳46’名气响,符合常熟人口味,销量很好。”张利强说,接下来他还要研究线上销售,扩大市场网络。

  种田苦不苦?当然苦,要经受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谁能想到,这个脸被晒得黝黑的汉子其实是一名“海归”。2011年留日硕士毕业后,他在日企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农民的孩子总有个田园梦,2012年,他回家“子承父业”,接手父亲经营的300多亩地。2014年,他又流转了200余亩地,从此华丽转身,成为新一代“农场主”。

  早在20世纪90年代,张利强的父亲就开始承包农田。所以,农活怎么干,他全看在眼里,很容易上手,几乎没有挑战性。“家里留下来的农机不能荒废,要重新操弄起来。”张利强的家就像一个仓库,东边的附房里装了几排货架,每个货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插秧机、收割机、中拖等农机的配件。凡是农机有点小毛病,他都能自己修理。张利强逐渐升级了种田“老把式”,他深知,农业生产一环扣着一环,年轻人种田不仅要懂得田间管理、种植技术,而且要配齐会用整套机械,并关注国家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

  接手农场后,张利强购置了烘干机、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学习应用父辈不熟悉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既提高了作业效率,也节约了成本。他还学会了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施肥,是尚湖镇较早运用无人机的新农人。他也注重品牌经营,于2018年申请注册了“虞娘”大米品牌,农场每年净收入超过50万元。

  “农二代”种田取得了新成效,增产增收激励着他不断寻求突破。今年,久源丰家庭农场被纳入常熟市“百万家庭”农场计划。这一计划聚焦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健全指导服务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精准扶持家庭农场增强发展动力,让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张利强对农场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上一条: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