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王海滨从闵行区诸翟学校初三毕业;18年后,他与华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携手,带着合作项目——“海滨和他的朋友们”“别怕擦伤”青少年生命教育特别活动在全体师生面前亮相。
“大家之前一直都觉得我是个救火英雄。我也是你们的学长。”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海滨在2023年华漕镇“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暨“海滨和他的朋友们”“别怕擦伤”青少年生命教育特别活动现场这样说。
考前焦虑、学习恐惧、抑郁低落……眼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颇受关注。活动中,通过海滨和他的朋友现场讲述和偏瘫模拟感受的体验,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擦伤”,接受“擦伤”,更重要的是别害怕“擦伤”,提高心理“韧性”,深入感知生命,积极面对逆境。
时间回到2015年6月16日。王海滨的居民楼因为电瓶车违规充电突发火灾。那时候已经深夜,海滨赶紧叫起爸爸妈妈一起冲了出去,途中他摸着黑挨家挨户敲门提醒邻居,并在浓烟和明火中硬撑着将楼道防盗门打开。后来火灭了,大家都没事,而他却受伤了——全身88%的烧伤面积,其中有67%的深三度烧伤,还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只有2%的存活几率。
之后经历了87天ICU、20次手术,海滨从鬼门关逃了出来。医生判定他终身要在轮椅上度过。海滨望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说道,“那段时间我气馁过、不安过、困惑过,但最终与自己和解。我不甘心,也不想输,为了那些关心我的人我要站起来。经过了长时间复健,我重新站起来,重新学会了走路、吃饭,还比以前走得更远。现在,我开始传递正能量,把希望和爱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海滨还有一些同样也亲历过生死的朋友。活动现场,海滨的朋友——孙劼分享了他走出高位截瘫阴霾的故事。
1988年,当孙劼准备初三升学考试时,突如其来的脊髓炎造成他胸3、4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从此,他封闭在家25年,直到他接触了“希望之家”后,第一次萌发了主动外出的想法。在治疗师的鼓励下,他很快学会了轮椅技巧,也尝试第一次去菜场、看电影、独自出行……那以后,孙劼不再把自己封闭在家,而是主动走出家门,结交更多朋友,参加合唱比赛、中国达人秀、轮椅乒乓球比赛。孙劼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长期压抑的潜能也被激发了出来,隐约中他感觉自己的命运会发生改变,不再像原来那样,永远地被困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
现场,几名六年级学生还和轮椅上的孙劼进行乒乓球对战。“我很敬佩海滨叔叔和孙叔叔,他们身上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董瑞萱说。
前期,“别怕擦伤”项目陆续走进了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纪王学校、华漕学校、知序农场、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令海滨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活动结束,他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或许,人生并不是不完美,只是有些挫折”。
这样的反馈,让海滨充满了能量。“我想告诉你们,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体育比赛里输了,你们就觉得天塌了,但我经历过生死,这些大家现在觉得司空见惯的事情、可以轻易放弃的东西,是多少人付出一切来守护的。我更想告诉大家,生死之外,都是擦伤。别怕擦伤,因为擦伤,都能愈合。希望项目明年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学校,把这份生命的力量传递给大家,能帮到一个是一个!”
在谈及“别怕擦伤”项目时,华漕镇有关负责人也介绍到,项目也充分挖掘和链接了华漕的资源优势。比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专业医疗机构的专业助力,介绍最新的心理疏导方法和锻炼训练方法;走进社区、学校加强线下合作互动,把生命的“代言人”带到孩子们中间;同时,也和华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相结合,通过自然疗愈、跨界音乐疗愈,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孩子们进行“心理按摩”。
志愿者也是“别怕擦伤”项目重要的支撑力量。除了海滨的朋友们,经过今年2轮遴选,项目招募了8位核心志愿者,其中既有专业的志愿者,比如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心理专业志愿者、社区卫生中心精神科方向的医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还有来自社区的居民愿意为社区事发光发热;同时还有上海12355专业团队的合作介入、评估培训。
华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别怕擦伤”是华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前湾YUE章”的重要组成。华漕镇设计了12枚特色的“前湾月章”,每月1个主题,结合“别怕擦伤”“非遗有课”“前湾观察员”六大主题活动,引导华漕的志愿者积极提供服务。通过小小的徽章撬动更多的力量,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响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