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沂市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合理配置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新需求。
一、深化平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走上“高速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两快、两全”和政法机关公共服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重要指示要求,成立新沂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在平台建设、工作机制、服务供给、组织保障方面的工作创新,加快推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建立完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277个,构建了“1+18+277”的三级实体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三台融合系统应用,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日常服务数据系统归纳统计,做好需求研判分析。加强对镇(街道)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业务指导,出台《新沂市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安排部署》,明确15项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对应的责任科室,通过司法局内部业务协同工单流转,实现责任明确到人,完善综合受理、统筹分配、分类处理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实现服务需求信息在三大平台和法律服务机构有效有序流转。
二、强化服务能力,公共法律服务走上“专车道”。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培训,实现市、镇、村三级平台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不断增强平台工作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明确每个服务事项的责任科室,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岗,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推行“首问办、提级办、协同办”,对服务窗口进行定期评价,确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畅通绿色申请通道,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弱势群体实行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努力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新建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公证处“互联网+公证”采用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通过自助填写申请、远程人证比对、身份识别、远程询问、实时文书制作传输、电子签名、全程录音录像等方式,将办证方式由传统物理“面对面”向远程视频“面对面”转变,实现家门口零距离办理公证,提升公证服务效能。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库建设,累计录入案件3.8万件,业务指引8900余次,解答法律咨询5300余次。
三、扩大覆盖范围,公共法律服务走上“多车道”。组建“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137名,以“法润新沂2023春风行动”法治宣传活动为牵引,定期进驻各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学校等单位,开设法治课堂、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服务基层依法治理。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充分运用新沂“沭河之星”“沭河之光”文化广场及沭河沿岸步行道、快跑道、网红桥、儿童沙滩游乐园等资源优势,将法律知识、法治文化融入景观带,建好用好“宪法宣誓主题公园”“民法典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文明交通主题公园”等15处主题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主题鲜明的十里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带。丰富宣传内涵,贴近群众生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阵地在传播法治文化中的外化作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