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书桌案头,有一本书是我们全家的瑰宝,那就是《唐诗三百首》。虽然只是普通的一本书,但我还记得这是小学的时候,父亲送我的生日礼物,他说,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我学的第一首诗歌是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幼小的我不懂什么是春愁,不过却知道爱惜春光。现在听到磁带里当时录制的软软童音,那个“知多少”拖得长长的,带着颤音,不由会心一笑,感动父母当时为我留下的声音资料。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也开始热爱诗歌。有时候我还会将书中的诗歌抄写在纸上,方便携带,这样无论是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外出等公交,想起来的时候看一眼纸条,让我能更好地进行记忆。
父母是知青,每年夏天放暑假,我会从绍兴乘火车到上海。在火车提速之前,绍兴到上海的火车一般要开5个多小时。火车上的时间很是无聊,总要找些乐趣来消遣,我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和父亲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比赛,输的人要罚背一首诗词,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或者词作,都是可以的。当这个游戏坚持一个小时后,同座的人就开始惊叹于我的诗词量了,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对《唐诗三百首》的热爱。直至如今,我对于诗歌的热爱还是初衷难改。当某样东西或者某件事情触发了我的灵感时,我会找到随手可及的纸片把诗歌记录下来,等到空闲的时候再予以整理。
当年父亲送我的那本《唐诗三百首》,书页已经泛黄了,而我的女儿也已成为小学生,我选择了《唐诗三百首》对她进行诗歌启蒙,我相信在儿童时代接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诗句,让她知道苏州有寒山寺,武汉有黄鹤楼,对于小孩子而言是受益终生的。当女儿小小的身子抱着这本书,稚嫩的声音念诵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当她和我说要比赛诗词“飞花令”的时候,我仿佛看到诗歌的种子在我的家庭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