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创繁荣美好世界》的致辞,阐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主张,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国责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联合国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三大核心要素: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且对个人和社会福祉都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人类和地球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未来而共同努力。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奋斗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中国通过切实履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表率。在本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项“中国主张”,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受到与会各方高度认可。
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仍然是发展。要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国一贯倡导多边主义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认为这是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阻力,遭遇不可持续增长的挑战。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了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时预测的3.5%进一步下调至3.3%,创国际金融危机后最低水平。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中国高举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大旗,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以人为本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主席在论坛致辞中深刻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当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极端贫困人口,其生存权得不到保障;许多国家国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普通大众生活的艰辛与富豪阶层的穷奢极侈形成鲜明对比,严重威胁社会稳定。鉴于此,保障民生仍是各国政府的头号大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机会均等和社会和谐应是各国广泛追求的目标。近些年来,中国持续加大减贫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各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榜样。
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这反过来对人类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例如,工业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不但直接导致全球每年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而且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被淹没的“灭顶之灾”。
在此形势下,国际社会于2015年12月达成了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而且,中国空前重视解决环境问题,并在对外合作中更加注重环保和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效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指引中国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总之,习近平主席就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中国主张”,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这些“中国主张”对于思考人类和世界的未来,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