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更多优惠的政策条件,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有力激发人才效能,推动人才工作创新与优化营商环境互融共进。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95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6.93万人、高技能人才21.58万人,年度市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从3800万元增长到1.098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引进大专及以上人才22372名,其中留学回国人员74人;培育技能人才3.36万人、高技能人才6846人;打造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1家。
政策领衔,引发展“源头活水”。近年来,我市立足市情实际,不断推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聚才政策。先后制定推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淮安市关于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人才企业首贷最高金额可达3000万元,担保费率不超过1%。制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解决重大项目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45人次;妥善安置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入学,符合条件的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入学,享受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出台支持外来从业人员购房政策,提供人才公寓1100多套,发放购房补贴1267万元。一系列举措形成政策供给“强磁场”,吸引人才来淮。
要素护航,让人才“显山露水”。近年来,我市凝聚部门合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要素支持;重点实施“淮上英才计划”、市“533英才工程”、“名校优生”计划、“雁归”“留凤”工程,建立人才评价机制,通过直接认定、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建立市级人才“周转池”等方式,发挥财政集成奖补优势,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并在省内外设立“雁归兴淮”青年人才联络站、“引才工作站”、“创新飞地”、“人才飞地”,以“才”聚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生态暖心,让人才“如鱼得水”。我市以“拴心留人”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人才最挂心、最期盼、最急切的“关键小事”,努力打造暖心贴心的人才发展生态。对初到淮安市的客籍人才而言,最关注的是住房问题。进入“十四五”,围绕人才“住在哪”问题,我市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街区、人才小区建设,确保来淮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居有所乐。我市还将每年的9月20日设为“淮安人才日”,集中举办产业高端论坛、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打造淮安人才专属节日。市委、市政府每年为在淮11所大中专院校学生举办集体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向大学生发出做城市发展“合伙人”的邀约,“920”的谐音是“就爱你”,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预示着人才与城市同成长、共成就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