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和唯一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基地,位于嘉定区菊园新区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工艺美术为办学底蕴和优势特色,建校六十余年来培养了数万名行业人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列代表性项目有1557个。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被保护的同时,如何传承下去也是重中之重。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宋磊称:“非遗的很多技艺需要口传身授,所以我们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培养,更多的是采取小范围师带徒的形式来进行传承和学习。”为此,学校成立了40多个大师工作室,遴选学校优秀毕业生,再增加一到两年的学制,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来实现非遗技艺的进一步传承。
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副教授张莉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不仅传授学生非遗的技艺,同时我们也要把技艺背后的工艺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他们,希望他们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结构进行创新。”张莉认为,非遗要想长青,就要与当下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巧妙运用数字化的技术让非遗技艺更好地延续下去。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研发的“适配真人中国传统戏曲仿真表演系统”。该项目采用数字虚拟人技术呈现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验者可以通过虚拟换装、表情、动作和特效等表达方式与虚拟戏曲人进行互动,并在虚拟舞台特效和运镜特效的辅助下,尽情自我表达,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肯定,也是在国际层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宣传和弘扬。
作为非遗传承的教育机构之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常注重对非遗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发扬。让年轻人在非遗世界里大胆自我表达,把非遗普及到百姓生活之中,工美秉承匠心,不断创新,为世界非遗保护和传承教育贡献自己的“工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