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不断推进“三链一体式”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让孩子们成长为小小发明家。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新闻广播共同推出的系列报道《“科教兴国”有我——“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徐州市泉山区,探寻小小发明家背后的“创新密钥”。
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原六年级学生顾朕祺:“这是我设计的噪声警示仪矫正器,曾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个警示仪的制作是为了提醒同学们自觉注意言行文明,减少噪声,保护环境。”
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探究所,一堂精彩有趣的科技社团课正在进行。“学长”顾朕祺正在给小学弟小学妹们介绍他的创新发明。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原六年级学生顾朕祺告诉记者,“噪声警示仪矫正器”的发明,离不开学校科技社团老师的指导。
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各小学通过引入校外专业机构,开设各类科技主题社团,开发了以科学成长营为核心的“1+N”个科学课程群,包括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狗等课程,培塑主题学习拓展链。
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校长高洪波:“学校借助于徐州本土文化开发科技类课程,组建校级年级科技社团近20个,学生自主选择,覆盖广泛,把科学教育加法做得实实在在,孩子们的学习拓展链不断延长。”
在重构跨学科整合延展链方面,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引导学生通过科技达人秀、科技创意挑战赛等平台,进行 “3C创新实践项目”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教师董志强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坚持举办科技节,主题科技制作、小发明的评比以及科幻画比赛等一次次地点燃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徐州市泉山区科技实验小学教师李颖介绍:“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每一年的获奖率都位居前列,学校也获得先进组织奖。”
在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正组织学生们进行研学之旅。琳琅满目的矿石、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让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学生葛艺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研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基础知识,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提问,如何思考,我觉得非常棒。”
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建立15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打造“15分钟科技教育圈”,通过科普基地研学不断夯实基础知识链。
徐州市少华街小学老师刘越:“通过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体验的形式,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带来的无穷魅力,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近日,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中心小学代表江苏省参赛,6名选手稳定发挥,斩获FLL乐高机器人挑战赛全国第一名,荣获比赛最高奖“创新之星”。近三年来,通过“三链一体”式科学教育课程实践,徐州市泉山区800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科技比赛中获奖。
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局长乔文雯介绍:“我们坚持将综合素养融合科学底蕴,以扎实学识彰显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形式的科学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中树立科学理想,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习惯,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成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