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区举办,会上平谷区发布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博士农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如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中关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平谷区创建了“博士农场”,邀请博士们到平谷区创业。
“‘博士农场’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博士’成为了‘农场主’、‘企业家’,将农业科技人才吸附到农业中关村‘主战场’,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农业中关村‘试验田’,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青年学者创业梦起航的地方。”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什么是“博士农场”?
记者了解到,“博士农场”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旨在让科研单位、高校破除有形围墙,让农业高科技人才把更多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把实验室单一科技成果、单一科技技术,变成集成的科技成果“种”到“大田”。
“‘博士农场’也是农业创新创业的舞台,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介入支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梳理耕地、果园、日光温室、科研实验室、厂房、园区等应用场景,为来创建的农场主体提供可选择、能落地的基础场地保障,为怀揣创业梦想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平谷区“博士农场”工作自2022年开启以来,得到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博士专家团队积极响应。
通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有117个“博士农场”获批创建,分布在全区17个涉农乡镇街道,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为平谷农业产业科技赋能,13位院士、411名博士参与创建,来平谷当“农场主”。
“博士农场”也涵盖了种质资源、分子育种、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林下经济、果品提质增效等多个方向。引进了粮食、蔬菜、果品、中草药等1000余份种质资源,其中荞麦、旱稻、优异生菜、五彩茄子等100余项创新成果得到市场认可。
40余个创新项目成功落地
在会上,平谷区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几个“博士农场”的成果。
其中,设施农业智慧云“博士农场”,以自主研发水肥一体化智慧调控云服务系统为技术核心,建立现代化设施果蔬栽培管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与普通设施农业相比,该农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装备优势,种植效率更高,省工省力,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智慧设施农业的收益最大化。
优质薯苗“博士农场”,通过引进苗床建造、种薯码放、温度水分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工厂化育苗新技术,采用冷床育苗方式,利用20个塑料中棚,育苗400万株,一个多月全部售空,一茬薯苗收益60余万元,为平谷及周边种植户提供优质甘薯壮苗的同时,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次,开展甘薯育苗技术培训100余人次。
鲜食玉米“博士农场”,通过整合村内闲置土地200亩,引进种植最新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以其甜加糯、高叶酸等特点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制定以“规模化分期、两茬种植、合理稀植、绿色防控、适时采收、错期上市”为核心的鲜食玉米优质高效绿色种植计划,通过打造“鲜头玉、棒台头”博士农场品牌,走高端农产品路线,将200亩土地的收益从15万元提升到了90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博士农场’未来不可限量,诚邀全球高校、科研院所一起来平谷创建‘博士农场’。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多种成果转化应用的场景,搭建招商推介、产销对接等多个平台,提供小秘书跟踪服务,设立‘博士农场’办公室和科技工作者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创建人打造职、住、研等一体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一批怀揣梦想的优秀人才铸梦平谷、扎根基层、拎包创业。此外,创建成功后,我们还将根据创建成效给予每个农场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