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海千里营,百万子弟百万兵,军民联防铸长城,勇擒敌特传威名……”近日,在县民兵训练基地,参加县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集训的队员们学唱新歌《黄海第一哨》,重温军民活捉匪特的故事,唱响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1963年10月8日凌晨,一股武装匪特在临海镇喇叭口登陆。双洋大队民兵营长夏树培接到上级命令后带领民兵,动员全大队3000余人,有枪带枪,没枪带上铁叉、锄头等,在六里河两岸布下天罗地网。经过全县军民24小时紧张搜捕,在一处草丛中活捉10名匪特。夏树培因指挥有方荣立二等功。
60年来,我县反映这一故事的文艺作品长盛不衰,包括现代戏《黄海前哨》、淮剧《黄海前哨》、连环画册《黄海前哨》等,军民齐心活捉匪特的故事家喻户晓。
我县位于我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部起点、美丽富饶的黄海之滨,被称为“黄海前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华中工委在这里领导华中解放区军民坚持斗争,射阳人民踊跃拥军支前,形成紧密的军民关系,孕育出优良的双拥传统。
“和《黄海前哨》一样反映双拥文化的淮剧还有很多。”县人武部负责人介绍,军地持续推进文化互促共建,在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文艺精品联合创演、文化活动惠兵利民等方面开展合作,涌现出许多双拥主题文艺精品,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每当夜幕降临,不少淮剧爱好者在小广场、天桥下开直播、秀唱腔;各类专业、业余剧团演出也十分红火。“在剧场,有‘周末戏相逢’‘戏约周三’固定演出,我团还广泛开展送戏进军营、进乡村活动。今年9月,我们在乡镇百姓大舞台演出双拥专场8场。”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介绍道,近年来,在军地大力支持下,他们推出淮剧《娘的味道》,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一对婆媳收留救助负伤昏迷解放军战士、直到他痊愈离开的故事;创作淮剧《雪枫卖马》,通过“卖马、买马、借马、还马”的故事,反映新四军广泛发动群众抗日,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艰辛历程。他们还复排了经典淮剧《刘胡兰》等。
“彭雪枫卖马为百姓筹粮筹种子的情节,让我这个老兵深有感触,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传统永远不会变。”合德镇凤凰村村干部杨青松看完演出说。
经典常演常新,新剧时代气息浓厚。今年初,我县军地成立“寻亲小组”,为79年前在海河镇塌港伏击战中牺牲的19名无名烈士寻亲,帮助他们找到了生前所在部队,让烈士“归队”。9月,根据这一故事创作的音乐情景剧《寻亲》上演,丰富的艺术形式、感人的细节引起热烈反响。该剧陆续走进全县中小学,受到青少年欢迎。
春风化雨,浸润人心。近两年,从我县入伍的新兵,都收到县诗词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为他们联合创作的嵌名诗和书法作品,“花呈精武旅 诗润射阳兵”诗文书法展已举办两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