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中国化工园区论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论坛围绕全国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十四五”化工园区产业创新、绿色低碳、数字赋能、标准规范和高质量项目建设等内容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2023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嘉兴港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在此次综合评价中荣获第九并被授予“2023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评选中,该园区在单位面积产值和投资强度两个单项排名中均位列全国第三。继此次获奖,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已连续六年排名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十强。
嘉兴港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成立于2001年,2008年7月由中国石化联合会命名授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化工新材料园区规模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发展形成了工程塑料产业链、硅材料产业链、合成化学纤维产业链、合成橡胶产业链、环氧乙烷产业链、特种化学品产业链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2年,园区亩均投资强度超过1000万元,亩均产值超过1300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超过228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44亿元,同比增长7.4%。园区内落户化工企业46家,集聚了英荷壳牌、德国巴斯夫、日本帝人、德山化工、岩谷气体、韩国晓星化工、诺力昂等一批知名跨国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25家,占港区化工产业规上企业数的54.3%;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企业数量达18家;工业产值超5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企业数量达5家;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企业数量达2家。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全国首批6个“绿色化工园区”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嘉兴港区聚焦“亩均改革”,着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港区全力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坚决实施淘汰落后、创新强攻、招大引强、质量提升四大攻坚行动,以“加”、“减”法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坚持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抢抓碳达峰历史机遇,加快新材料园区转型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此外,着力推进化工新材料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采用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运用,推动生产装备及工艺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的效率和协同水平。
针对化工下游非化工产业发展,港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以化工新材料为原料的下游非化工产业,形成与园区产业紧密相联的高端装备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的产业升级区,全面提升园区新材料主导产业集聚度以及园区配套。加快吸引新材料优质企业和高素质人才落户,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新材料创新制造平台,培育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把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园区。
在做大做强化工支柱产业的同时,港区还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依托化工园区丰富的氢气资源优势,港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应用链”,全力抓好氢能项目招引和推进,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企业集聚,深化氢能应用场景。一方面,加大氢能产业项目招引及推进力度。推进氢能产业链“强链”“补链”,培育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氢能“链主”企业,形成制、储、运、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氢能应用场景开发。计划年内完成100台氢能集卡投运,2024年完成200台氢能集卡投运。后期港区的推广场景将由港内集卡场景向港外集卡场景延展,分四个年度逐步替换传统燃油车,完成1250台氢能重卡的推广,力争成为全球首例规模化氢能港口标杆项目。
嘉兴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区将围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化工下游非化产业发展及氢能产业发展等方面,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