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沥海街道谭浒村文化礼堂内,一场老沥海主题“游园会”欢乐开启,由老建筑照片定制而来的拼图,唤起了张阿姨和同伴们的乡愁记忆。
这样热闹的场景,今年以来,不时在越城各地文化礼堂上演。以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省级试点为契机,越城区先行先试、创新探索,选取鉴湖、陶堰、马山、孙端、沥海5个镇街的50个礼堂作为试点,引入第三方公司开展社会化运营,助推礼堂“门常开、人常在、戏常演”。
目前,50家试点礼堂每周开放时间超过40小时,月均活动场次从原来的120场提升到220场,月均参与达8000人次。
专业化服务 整合盘活资源
今年暑假,在文化礼堂学唱莲花落,练习国画、书法、茶道,成为不少村里娃的快乐。依托社会化运营赋能,越城区推出“村娃学堂”项目,请来40多名绍兴各界文化艺术名家、文艺骨干,在试点礼堂开设各类公益文化课堂和非遗传承培训,用公益“点亮”了农家娃和“小候鸟”的缤纷假期。
“名家免费给‘村娃’上课,很有吸引力,许多课程被‘秒’完,百期活动惠及适龄儿童千余名。”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郭栋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越城区引进吾是匠文化发展产业发展(绍兴)有限责任公司、绍兴越是我故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单位,组建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团队,形成了1个机构带N个礼堂的“1+N”礼堂联盟。“礼堂联盟”整体运营,打破村与村之间界限,例如,一家礼堂推出的“村娃学堂”授课范围并不限于本村,而是各村之间打通、流动。
在原有管理员之外,50家试点礼堂还都拥有派驻的“文化管家”,专业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管理等工作,并且搭建了区、镇街、村三级网格架构,解决村一级缺钱、缺人、缺组织等问题。
“以前,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一般都由村干部兼任,他们身兼多职、事务繁多,又在礼堂管理上缺乏专业经验,存在本领恐慌,这让文化礼堂怎么管成为一大难题。”郭栋表示,第三方力量介入,既一定程度解放了人力,也有利于礼堂的长效管理。
对于社会化运营带来的改变,兼任文化礼堂管理员的马山街道越英社区团支部书记章志建深有感受,“以前礼堂基本上一个月搞一次活动,除了送下来的,大部分需要自己组织策划,活动比较常规,吸引力不足。现在有了专业管家出谋划策,周周有活动、次次不重样,让我们省了不少力,群众参与度也更高。”
品牌化运营 提升文化价值
“我们的姜阿姨IP马上要发布了,文化礼堂将拥有具有辨识度的形象标识!”马山街道两江社区文化礼堂管理员王苗丽向记者介绍,“我们社区有一群五六十岁的阿姨,热心于志愿服务,形成了‘姜阿姨志愿者服务队’,运营团队专门为我们设计了‘姜阿姨’形象,作为文化礼堂的一个品牌。”
品牌化是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的核心策略之一。据吾是匠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鲍其佳介绍,他们公司承接了马山、沥海2个街道试点礼堂的运营工作。在接手时,团队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跑村”,了解各村历史源渊、村落文化、群众需求等,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运行方案,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策”。沥海华东村以“建筑文化”为主线,以文化礼堂为核心,打造建筑文化研学、授课培训等一体化文化服务公共空间;孙端安桥头村以“鲁迅外婆家”品牌为核心,打造“弶与小鸟雀”“闰土的瓜田”等经典农学游文化场景……
运营团队还跳出文化礼堂,围绕整个村落文化做文章。负责陶堰街道文化礼堂运营工作的绍兴越是我故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陶堰创建“山野湖畔的诗意”品牌,定制了白塔酒、生态大米、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村礼”,并搭建网络售卖平台、电商直播渠道,助推农民增收增效。
聚焦“礼堂+”模式,越城区把“越文化”融入乡村产业转型、产品创意、业态提升的各方面,打造了“礼堂+乡村旅游”,以陆游家训馆、师爷馆、莲花落特色馆等文化场馆为依托,推出养生旅游、红色教育旅游、采摘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礼堂+节会品牌”,培育“陆游文化节”“祝福文化节”“水乡社戏周”等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的节会活动,带动乡村流量,让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发展新跨越。
创新性植入 释放蓬勃活力
日前,越城区举办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管理员培训,近30位来自试点礼堂的管理员和“文化管家”,现场参与制作绍兴传统点心桔红糕,还创新探索了几种新口味。
此前,越城区已开设一期茶文化培训班。从茶文化到传统糕点制作,再到剪纸班、书法班、绘画班等各类课程,针对文化礼堂管理员的各类培训将常态化,不断扩大覆盖面。
不只是文化礼堂管理员,面对广泛基层百姓,社会化运营团队送上了精心策划的定制服务,破除效能不高、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在沥海潭许村,针对老年群体,组织“我们的村运”礼堂游园趣味运动会,吸引500余名村民参加;在马山尚巷村,策划“果巷探蜜”主题研学活动,吸引千余名中小学生打卡……
为增强基层文化“造血能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特色文化团队,也是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的重点任务。为此,越城区建立了包括非遗大师、艺术名家等在内的“导师团”,推出“艺术家驻村”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培育乡村文化艺术基因。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打造“放翁新风”绘画艺术团等乡村艺术队伍60余支,累计创排《梦回鲁迅童年·月夜行船看社戏》等原创乡村艺术作品100余件,真正实现了“送”文化为“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