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金山区 > 文字新闻
为做一种薄脆香滑的非遗小食,金山这个地方种了80亩“专供稻”
发布时间:2023-10-31  来源:东方网  发布开发区:上海枫泾工业园区

  10月中下旬,丰收时节。在金山区枫泾镇菖梧村,一片80亩的糯稻田边,“糯米饭糍达人”张根华拔下一支稻穗,一捻一闻:“稻粒已经饱满,就等最后的收浆了,估计10月底可以收割。”

  花了28年自主研发,张根华将糯米饭糍这种最初只能手工制作的“非遗美食”带入了产业化时代。为了把控食材品质、提升成品口感,他与市农科院合作种起了“特供稻”。在不断扩大产能的同时,他又把糯米饭糍推“上线”,让这一口承载“江南情怀”的小吃走出长三角,不断开发新口味,解锁新场景,打入新目标人群。

  说起糯米饭糍,可能会触动长三角地区好几代人的味蕾。作为一种“冬季限定”,最初它是用新收糯米在农村土灶上做出来的。“先煮饭,然后把糯米饭在大铁锅底部摊薄薄一层,烘烤至微微发黄,散发香气就成了。”张根华介绍道。听起来不复杂,但做糯米饭糍不仅对工具有要求,还很考验制作者的经验技巧,而且成品又极易受潮,只能随吃随做。

  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碗红糖泡糯米饭糍代表了普通人家的待客诚意。张根华就因为被一碗红糖糯米饭糍温暖过童年,对这一拙朴的农家小吃满怀眷恋。

  1993年,把机械装置和糯米饭糍两项爱好结合,张根华决定做一台自动生产糯米饭糍的机器,在自己“琢磨-失败-再琢磨-再失败”的循环里坚持了多年,直到2003年金山区机械专家为他“量身定做”,一条糯米饭糍生产线才“转”了起来。后来,又经过30多次的改版修正,申请并获批了3项专利技术,这一设计才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2014年,张根华建立了上海千穗食品厂,投入500多万元选址搭建标准化的生产车间。“非遗美食”糯米饭糍终于走上了流水线。

  从生产方式突破,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产能瓶颈。随着“回头客”越来越多,原料供应的瓶颈越来越凸显。“我们被原料‘卡脖子’的时候,订单只能做做停停,极大影响了订单交付周期。我就想,一定要拿捏住成本、品质、运输等关键环节。”这一重任被张根华的女婿——千穗香负责人、农兴村种粮户钱录扛了起来。

  2021年,钱录在其农兴村承包的260亩稻田中专门划出12亩开始种植糯稻。2022年3月,在本地举行的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市农科院的专家带来了光明糯稻1号新品种,让钱录找到了“天选之稻”。“新米收下来放在仓库,人在走廊就能闻见香味。”张根华高兴地说。

  2022年,他们试种20亩新品种糯米获得成功,凭着自种+采购,生产流水线平稳完成了从当年11月到次年2-3月的旺季订单。2023年,张根华与女婿钱录又在菖梧村租下了80亩地种上了光明糯稻1号,预计可以收获35-40吨糯米,基本可以满足整个旺季生产的原料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出光明糯稻1号的优势,张根华反复试验调整了工艺参数,“今年的糯米饭糍比往年摊得更薄、更脆,拌开后更香滑。”凭借升级后的口感,千穗香糯米饭糍还入选了2022上海伴手礼好评榜。

  一边补短板,一边提产能。今年,张根华增加了2台设备,目前车间已经拥有3条产线,淡季每月产出4-5吨,旺季则可以一键切换到每月15吨的“爆产能”模式。

  作为一款地方特产,过去上海千穗食品厂的产能基本可以满足金山吃货的需求。而产能一旦提上去,就要拓展市场寻找新的消费群体。在物质匮乏时代,香甜软滑的好东西是专供给老人、孕妇以及孩子的滋补品,而如今它直击的是吃货们的“深夜需求”。

  目前,张根华正与来自北京的合作商洽谈,希望让糯米饭糍走出长三角地区,在北方找到它的新受众。为了适应更多元化的需求,最近糯米饭糍在包装、口味上也做了全新升级。新品可以直接冷拌牛奶和酸奶,也可以搭配热腾腾的速食蔬菜汤、粥,在不同搭中品味浓郁质朴的糯米香气。

上一条:金山区组建“文明乡村大联盟” 共同发起“七美”乡村倡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