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就闻到了,是我爱吃的菜,洋葱炒鸡蛋,对吧?”中午放学回到家的聪聪笑着说。王女士是洋葱的忠实爱好者,因为爱吃洋葱,甚至给女儿起名叫聪聪(葱葱的谐音),家常菜单中洋葱最常见,多数情况下是洋葱炒鸡蛋、洋葱炒肉或者直接是凉拌洋葱。
洋葱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以及钙、铁等营养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含硫化合物以及类黄酮和前列腺素等生理活性成分,因此,洋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癌、抑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其他多种功效。
“洋葱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耐储藏,四季都有供应,目前苏鲁豫皖广泛种植的中日照洋葱品种很多是我们洋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培育的。”市农科院蔬菜研究室主任杨海峰研究员介绍,“我们的选育目标是市场需求为导向,品种类型多样化,选育出的‘连葱’系列品种满足不同产区及市场对品种多元化的需求。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今年又有6个洋葱新品种通过了江苏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同时制定了中日照洋葱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新品种、新技术通过贯穿产业各环节的亚夫科技服务,将更好地促进我国洋葱产业绿色发展。”
以前洋葱产业品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亩用种成本900至1000元,由于用种成本高,种植户常常自留种,造成皮色、球形混杂,有的甚至整齐度及单芯率下降,严重影响商品品质,从而影响了种植效益,而同类型“连葱”系列洋葱品种亩用种成本只需300至400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杨海峰告诉笔者:“‘连葱’系列品种由于品种多样化、适应性强、商品性好,其中‘连葱9号’为加工型品种,亩产突破7000公斤,紧实度高,干物质含量高,耐贮运;‘连葱11号’引领了紫皮洋葱由扁球形向高产圆球形转变;‘连葱12号’填补了中日照洋葱地区自主白皮品种空白;‘连葱15号’适采期长达20天,比普通品种适采期长10至15天,是我国稀有的长适采期品种;‘连葱19号’‘连葱20号’‘连葱21号’均为黄皮杂交品种,因其良好的产量及品质,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也因此,“连葱”系列品种物美价廉,深受市场欢迎,很多产区实现了主栽品种的“国产替代”,解决了洋葱种业“卡脖子”问题。
为了让洋葱走进更多百姓家,市农科院科研人员还研发了辛辣味较淡,鲜食、凉拌口感好的白皮洋葱,可加工成脱水蔬菜的紫皮洋葱等。无论哪种皮色、如何食用,洋葱作为健康蔬菜的典范不可替代。
昨日,在市农科院试验基地洋葱种植区域,杨海峰望着地里郁郁葱葱、长势正旺的洋葱苗,高兴地说:“‘连葱’系列不仅得到国内认可,也逐渐走出了国门,根据海外市场需求,我们还在选育适合国外居民口味的洋葱。今后,这些‘外国口味’洋葱,将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为东南亚、中亚等地区送去优质‘连葱’系列洋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