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广泛吸纳社会科研力量共同参与“学术故宫”建设,故宫博物院19日启动第二期“开放课题”科研项目。该项目将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相关管理办法,采取双重管理模式。由故宫博物院负责进行学术审核与验收,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项目责任人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保证经费的规范使用。双管齐下,确保“开放课题”能如期保质完成,达到既定目标。
“开放课题”项目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面向全国学者的科研项目,与“英才计划”“太和学者计划”并立,是“学术故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期“开放课题”于2021年底启动,吸引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者广泛参与。两年来,第一期40项立项课题的立项专家,在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科学实验与测试分析,传统工艺复原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取得丰硕的项目前期成果。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当日举行的立项发布会上表示,故宫博物院肩负着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故宫博物院秉持开放姿态,3年内先后启动两期“开放课题”科研项目,借助更多领域的学术力量,共同发掘故宫文化宝库,推进“学术故宫”建设,阐释好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滋养,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贡献力量。
王旭东表示,第二期“开放课题”还将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既有科研平台的作用,具体包括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书画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与故宫博物院承担的文物保护领域省部级科研平台的重点研究方向相结合,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加强“开放课题”选题的针对性与指向性,促进既有科研平台的建设,吸引国内高水平同行的参与,使“开放课题”的质量得到保证,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
据介绍,此次启动的故宫博物院第二期“开放课题”,共有来自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博物馆等29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30个项目得到立项。选题方向包括:故宫古建筑及馆藏文物价值研究、故宫古建筑及馆藏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故宫世界文化遗产活化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与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故宫学学术体系研究等8个研究方向。
从对入选的30项课题的分析来看,除了故宫博物院一直关注的古陶瓷、古书画与明清历史等重点研究领域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症下药,紧扣故宫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运用激光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对纸质文物、青铜器、陶瓷、唐卡等进行无损分析检测,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数字赋能,用数字化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推进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与高效。如文物保护多元数据管理与融合展示研究等;
三是专业精深,类似于国家社科基金中的“冷门绝学”项目,对满语等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如对故宫博物院所藏《御制四体清文鉴》的版本校勘及其流传价值的研究等;
四是材料新颖,关注中外交流,充分利用海内外新发现的文献与档案等,如《华夷译语》之西洋译语与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研究,东亚书籍贸易中的清代官修总集流播及文学交流研究等项目;
五是应用转化型项目,充分利用深藏在禁宫中的文物,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如对北京地区明清官式建筑琉璃技艺的复原,对清宫造办处设计思想的挖掘与利用等;
六是文化传播类项目,关注在新时代、新视野下,如何发出故宫的声音,如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的故宫文化传播路径探索研究,国家形象构建视角的故宫博物院陶瓷文化符号运用与传播研究等。
据记者了解,在“开放课题”计划之外,故宫博物院还将大力推进文物信息数字化,将更多的文物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开,让更多的学者直接利用典藏在故宫的文物,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个突出特性,阐释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据悉,故宫博物院第二期“开放课题”,由“龙湖-故宫文化基金”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通过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