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重点行业的部分企业,将开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了。
10月18日下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七个重点行业的部分企业开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这意味着,生态环境部开始启动全国碳市场扩容基础性工作。
《通知》称,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是推动全国碳市场积极有序扩大覆盖范围的基础性工作。
《通知》囊括的企业范围为上述七大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
其中,建材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水泥、平板玻璃三个子行业;有色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解铝和铜。
《通知》称,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将按照生态环境部最新下发的技术文件核算,其他几大行业则按照之前发的文件核算。界面新闻尚未查询到最新版技术文件要求。
此外,在核查环节,水泥、电解铝、钢铁企业完成核查工作的截止日期(每年9月30日前)早于其他行业(每年12月31日前)。
中国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目前仅纳入发电行业。根据早期规划,全国八个高排放行业——火电、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都将逐步被纳入。
界面新闻曾报道,据建材行业专家今年8月透露,建材(含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但当时仍未确定对该行业碳配额的分配方式。
《通知》还规定了核算非化石能源排放量的具体要求。
《通知》明确,只有直供企业使用且未并入市政电网、企业自发自用(包括并网不上网和余电上网)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其排放量才可按“0”计算,且企业需对此提供证明材料。
对于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购入的非化石能源电力,企业则需单独报告其消费量,对应的排放量暂按全国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规定,针对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获得的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其有效证明材料仅包括《绿色电力消费凭证》或直供电力的交易、结算证明,不包括绿色电力证书,即绿证。
今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绿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