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好职能职责作用,有力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高质量实施?10月19日,在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荣表示,近年来,省民宗委主要从高质量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高质量打造民族文化活动品牌、高质量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通过举办“贵州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学术研讨会”“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交流会”,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搜集整理,拍摄制作《典阅贵州》系列专题片,资助出版民族文化类图书320部,开展“百场双语大宣讲”,加快民族博物馆提等升级,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引导各地充分挖掘民族节庆资源,举办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充分发挥“村BA”“村超”平台作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丰富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重点开展好苗族“姊妹节”“苗年”、布依族“六月六”、侗族“萨玛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提高活动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设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49个,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724所,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基地、扶贫车间423个,命名挂牌1328个民族特色村寨,其中312个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支持146个民族特色村寨实施特色民宿、民族医药康养等项目,打造“黔系列”品牌,推出9个系列851个“黔系列”品牌产品,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助力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彩民族文化的优势,努力将文化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黄荣说。
第一,实施民族文化守正创新平台建设。办好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三年举办一次的“黔岭歌飞”民族歌曲征集和民族文学“金贵奖”评选,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建设工程等,拓展平台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助力民族文化赋能文体活动。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村寨”力度,培养民族文体人才;继续支持民族文艺展演进“村BA”“村超”、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各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建设民族文化传承阵地,通过文化交流互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继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谐家园”慰问演出,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深入实施。
第三,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故事。推进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建设,推进省民族博物馆展陈升级,发挥民族研究院、民族文化宫、民族报社、民族歌舞团的阵地优势,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相结合的社会宣传矩阵,讲好贵州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为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