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定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不断擦亮乡村生态底色,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激发乡村内生活力。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定海创新实施“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用一条全长100.5公里的东海百里文廊串联起8个镇(街道)、31个村(社区)和196处文化景点,绘制出了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高颜值”新画卷。
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一路繁花一路景,沿着东海百里文廊看定海乡村,不仅能感受到环境宜人、文化深厚,更能领略“千村千面”的魅力所在。
青砖黛瓦、渔民壁画、网红书屋……走进干览镇新建村,古朴与时尚和谐相融的景象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远离城市的喧嚣,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如今成了不少城里人的“诗与远方”。农家乐“画春园”的小院内,经营户袁婵娟忙前忙后。“奔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经济’,这些年我们越干越有劲,收入翻了好几番。”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袁婵娟感慨,绿水青山不仅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了眼前。
穿过小沙街道庙桥村“三毛故里”牌坊,步入三毛公园,橄榄树夹道而立,循着整洁的七彩步道前往三毛祖居,沿路是三毛文化元素等内容的三毛文化折页墙,一番体验下来别有滋味。随着“三毛”名人文化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小沙街道发挥三毛文化产业链,瞄准时机盘活老旧农房,打造“三毛文化村”。如今,三毛书屋、竹林畅享园、儿童公园等项目在这里落地建成,成为文廊沿线最具文艺范的打卡点。
走进位于白泉岭水库旁的如意香樟湾,如再现梦里水乡、漫步蜿蜒曲径。草地上支起了一顶顶帐篷,游客们感受着山野间的微风、鸟鸣,在三山两水之间,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眼看着家门口越来越热闹,白泉村村民姜芝娥开起了一家小卖部,不仅售卖饮料、零食等,还准备了桌、椅、帐篷等露营设备供游客租赁。今年“双节”假期,前来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露营赏景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她经营的小卖部更是生意不断。
一个个村落的华丽转身,是定海乡村巨变的缩影。二十年来,定海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引领,合力统筹推进农渔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同时健全农渔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全力答好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答卷。特别是在打造东海百里文廊过程中,定海遵循“提升一批、修缮一批、活化一批”的发展思路,提升改造了如意香樟湾、白龙潭等自然人文点位,整修完善了黄高岭茶亭等各类古迹遗址,活化利用了陈家老屋等文保单位,通过点位焕新和价值提升,进一步激发各镇街统筹推进点位周边配套,创意打造农文旅链式组团。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也赋予东海百里文廊全线极佳的观景体验。东海百里文廊的全线开通,更是串联山岙区域、美丽乡村、古寺古庙、古遗古迹、河湖水库和云顶风景等元素,激活唤醒散落在乡村的“沉睡”资源,打通产业发展与乡村发展转化链,为乡村发展拓宽了新路子。
和美乡村绘就美美与共
马岙街道马岙村如今是东海百里文廊的热门打卡点。这里有稻谷遗痕的陶片、煮海为盐的土墩,有浙江省首个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而漫步其中,你还能看到“阿拉统是落直人,良好风气要传承;自家屋落各管各,众家道路众家扫”等一条条通俗易懂的“微民约”。
“千万工程”的春风给马岙村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推动村庄“善治”。党员带头、村民共同参与监督环境整治,“一把扫帚大家扫”不仅扫出了整洁村容,也扫出了村里事情大家做的“蝴蝶效应”,多元引导村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幸福、文明的乡村画卷愈加绚丽。
美丽乡村建设的“密码”,在于乡村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更在于基层治理体系的迭代升级。2022年,定海从环境掸尘入手,促进养成文明好习惯,提升干部群众精气神,凝聚干事创业向心力。在深化“千万工程”过程中,定海围绕“扫清家园尘土,拂去心中尘埃”的理念,让基层治理在“全民掸尘”活动升华,激发着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民参与 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也在文廊沿线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
在小沙街道前湾村的“居民会客厅”,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坐坐,聊聊村里的大小事。前湾村党总支书记王勗说,前湾村的民主协商机制总结起来就四句话:“干不干”让群众定,“干什么”让群众选,“怎么干”让群众提,“干得好不好”让群众评。今年以来,前湾村在“居民会客厅”与村民议事协商,成功完成了前湾沙塘路硬化及安全护栏安装工程、小沙街道前湾股份经济合作社幸福驿站建设工程等,并开展了免费为老年村民拍摄证件照、有声画展等一系列惠民服务。
围绕“千万工程”,在创新基层治理上,定海各村还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抓难点、出实招。岑港街道桥头村,聚焦小沙公路10亩预征抛荒地、淹底洋河岸10亩脏乱土地,积极打造“党员红色田”,通过干部带头耕、党员合力种、群众跟着干,把荒地、脏地变成了良田、绿地。整片的油菜花田、玉米地更是成为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又一热门打卡地,“温暖岑港”的党建品牌张力也让村里实现基层自治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千万工程”二十年,是村庄迭代升级、重塑乡村治理机制的二十年。二十年来,定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基层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
文廊为媒欣赴共富之约
行走在东海百里文廊串联起的乡村田野,你定会被这样的“六件套”所吸引:一块文廊主线导视牌、一块田头温馨指示牌、一只小柜、一杆小秤、一套农具、一个收款码。有了这“六件套”,游客便能在“共富田园”里自主购买田间地头最新鲜最正宗的本地农产品,实现“土特产”田间直销。
阿军家庭农场负责人袁位军是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的一名种植户,眼下“共富田园”里的蔬果进入了采摘期,周末沿着东海百里文廊前来观光的游客愈发多了,他最近忙得不亦乐乎,“这田里果蔬都是我家种的,明码标价深受游客喜爱。”而位于岑港街道桥头村的桥头果蔬基地里,农户王追龙正忙着跟村民一起查看果子的生长情况。“不得不说,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让共富春风吹进了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我们也享受到了红利。”王追龙感慨道。
“共富田园”是定海探索打造的一个共富微单元,也是一种新的联农共富模式,主要通过挖掘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果园、菜园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资源,因地制宜为农户配齐“服务六件套”,带动农户家门口创业就业。目前,定海已设置18个“共富田园”采摘点位。
“共富田园”是东海百里文廊拓宽群众共富路的其中一项举措。眼下,东海百里文廊正为乡村振兴带来商机,沿线8个镇(街道)还通过布局文廊集市、共富工坊等,让村民把土鸡、鸡蛋等原汁原味的农副产品挂在家门口出售,使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乡村的烟火气越来越浓。
周末一大早,叉河村村民刘永棠拿着自家种植的20斤香柚来到盐仓街道“翁山丰物”共富工坊。自东海百里文廊开通后,叉河村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眼瞅着共富工坊里的香柚一售而空,刘永棠赶紧来“补货”。“现在自家种的土特产根本不愁卖,光玉米就卖了6000元!”刘永棠乐呵呵地说。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定海在促进乡村全域景区化的同时,推进“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取得扎实成效。沿线各镇街还积极引入非遗手作、露营潮玩、主题市集等文旅业态和活动,全力打造一条“可读”、“可看”、“可品”、“可游”的共富路。
作为文廊的起始点,白泉镇抓住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建、改、租等方式唤醒“沉睡资产”,将存量资产转化为经营性收入,达到了循环造血的目的。当前,在繁强村,以精品酒店为支撑,“网红咖啡”共富工坊、露天天台等商业业态拔地而起,村民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立足乡村多元文化资源,乡村文旅产品爆款频现。东海百里文廊小沙段的庙桥村发挥三毛名人文化优势,引入三毛书屋、“台爸王”台湾特色小吃、“心忆空间”文化创意空间等项目业态,探索以村集体收储房办“晓梦里”等民宿,实现特色文化资源向共享经济的转变……
二十年见证了定海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开始。未来,定海将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东海百里文廊为载体,奋力绘就更加生动的“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民风淳”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