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手机预约下单,优质的医疗护理就送上门。近日,越城区皋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驻“浙里护理”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化优势,完成全区首例“网约”居家上门护理服务。这意味着,今后越城区基层卫生院也有了自己的“网约护士”。
护士可上门,费用不便宜
“浙里护理”,实际上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一个应用平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社区和家庭生活场景下,老年人和患者需要更加专业、便捷、安心的护理服务。为响应国家、省市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工作要求,浙江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了贯穿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浙里护理”应用,将专业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社区及家庭。基于这一数字化平台,连日来越城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通手机端“预约下单”,抓紧完成“浙里护理”系统入驻。这样一来,越城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线预约居家上门护理服务。
基层首例“下单”患者为家住塔山街道的陈女士。今年40岁的陈女士是一位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存在营养液吞咽困难,需要插鼻饲管灌注。过去,她每次灌注营养液都要赶去杭州的就诊医院,相当不方便。近日,皋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网约护士”这一服务,一举解决她的烦恼。陈女士在手机上下单,皋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薛惠“一键接单”,约好上门时间。
“点一下‘出门’,系统会自动导航,整个服务过程全程录音,生成保险。”薛惠说,当天在系统提示和引导下,她在患者家里完成一次鼻饲管更换服务。“以前要去医院不方便,回来路上还插着管,影响个人形象。”陈女士说,整个过程她只需要通过系统支付100多元的服务费和交通费,非常方便。
而实际上,继陈女士“首单”之后,薛惠还接到了第二笔“订单”。80岁的王奶奶近日在女儿的帮助下,下单一次“静脉采血”服务。王奶奶长期卧床,又因为肾病、糖尿尿病等基础疾病较多,每周需要进行一次血常规化验。过去,每一次化验,最忙的就是其女儿。先挂号联系,再送老母亲去医院采血,再接回来……整一个流程下来,王奶奶的女儿自己都累瘫。“现在好了,只要网上下单,专业护士就能上门采血,真的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王奶奶的女儿说。
网约护士,如何安心“约”
据介绍,“网约服务”项目自10月份开展以来,越城区已有六七家基层医院“接入”平台,市民通过手机下单,享受到预约护士上门打针、输液、换药等服务。随着基层卫生机构陆续入驻,“网约护士”将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实际上,几年前,越城区范围内,市级医院已陆续通过“微脉”“纳里”等平台上线“网约护士”服务。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等6省市被纳入试点,患者只需线上申请下单,即可享受专业护士的线下服务。去年11月,“浙里护理”应用正式推出,“网约护士”在浙江有了统一、规范的官方平台。今天,除了市级医院,基层卫生院护士也加入“网约护士”服务队伍。
“网约护士”兴起的背后,正是失能老人、手术康复期患者和孕产妇等群体的现实需求。服务好不好,用户体验很重要。据了解,“网约护士”的收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耗材费、交通费、上门服务费。就越城区来说,这些费用都由患者自费,医保无法报销。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医院公众号、支付宝等形式,呼叫“网约护士”,系统将综合患者需求和就近原则“派单”。
对于患者而言,费用是其中最有感的因素之一。比如,陈女士的鼻饲管更换,单次服务费是130元;王奶奶的静脉采血显示费用是“135.28元”。其他服务,PICC护理项目单次收费260元,平均每周需要护理一次……这笔支出对于普通家庭可不小。薛惠介绍,上门护理其实早些年也陆续在开展,但出于诸多原因,上门有偿服务还是少之又少。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网约护士”下单客户中的年轻群体比重也在增加。在她看来,上门服务本来就属于个性化需求,如果纳入医保,估计护士要忙不过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约护士在基层试水铺面,至少说明市场需求巨大。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庞大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也对护士队伍培养和医疗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要想让“网约护士”行稳致远,还需从服务质效、性价比等方面入手,推出更多具体、可行的创新制度,让护士安心护理,患者放心去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