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算卖玉米干粒,每亩出产约1500斤,每斤约1.3元,一亩地毛收入约2000元,村集体纯收入可达100余万元。”10月9日,在睢宁县王集镇吴庙村,村支部书记周保刚指着烘干了一小半的仓储玉米干粒告诉记者。
吴庙村原是经济薄弱村,2020年前村集体不仅没有收入,还欠下80万元债务。在睢宁县委组织部为该村配备的优秀带头人——村支部书记周保刚带领下,村里成立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多亩,发展规模化订单农业,当年便还清了债务。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1万元。
今年以来,睢宁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下的“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整合资金、资产、项目等,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通过资源盘活、土地增值、农旅融合等实现增收,该县推动村集体经济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全县村社归集路沟渠房‘四旁’隙地,改造村属河滩汪塘和废弃沟渠,变边角地为连片田,新增土地1.1万亩;改造闲置房屋、校舍、厂房,使之成为增收源。一系列举措盘活了闲置土地、资产,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让村集体家底更厚实。”睢宁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胡鹏程说。
盘活的资源,亟需依托载体发挥作用。近年来,该县建设高效设施农业36万亩,村级领办企业45家,同时建立“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种植合作社、农事托管社、农资经营社、物业公司等500余个,吸纳群众以土地入股、人力入职,从而获得集体分红与劳务报酬“双收入”,村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睢宁县金城街道邱圩社区支部书记张成辉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2917亩,自主经营藕虾、稻虾共养及特色红薯种植等项目,注册“缘荷”牌莲藕、“牤牛王”牌香薯等4类10个特色品牌,实现“线下农超对接、线上平台销售”,社区集体经济从负债140万元变成年入120万元。
“我们吸引11名大学生返乡抱团创业,从事直播、拍摄、设计等,为陈井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第一书记梁天说,如今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村里通过“党建+乡村振兴实践站”,搭上互联网东风,建立直播基地,实施“村播计划”,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把农副产品卖出去,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在村级集体增收工程中,睢宁县注重用好用活村书记、第一书记、党员3支队伍。今年5月,睢宁县启动党建赋能村书记“三强三比”行动,举办擂台赛,邀请村党支部书记登台,在“强本领比增收”中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同时,该县按照“业务对口、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原则,选派53名机关骨干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资源、技术、销路、资金等方面帮助各村补足增收短板。另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建立“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党员“家门口”创业,领办带富项目377个,带动群众就业近7000人,促进乡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在党建引领下,睢宁的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目前全县村集体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约10万亩,培育36个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生态种植养殖特色村,40个药材、蚕桑、水产专业村。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62个,形成睢宁菜系、睢宁砂梨、王集小花生等一系列地域特色品牌,以及“东种草莓西草药、南育稻米北西瓜、黄河故道百果香”全新格局。今年1—9月,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5亿元,村均达26.27万元。
集体经济增收惠及村民,该县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就业超万人。结合96个村级电商超市、130个电商服务站、560个直播小站,通过集体分红、获得务工收入,全县村级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3万元。村集体经济壮大还为乡村环境整治提供助力,全县乡村绿化覆盖率35%、“户户通”通达率91%、村级道路亮化率100%、垃圾分类全域覆盖,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