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校长论坛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来自黑龙江、江苏、浙江、四川、广东、上海等省市及中国台湾地区的40余所民办(私立)高校的80余位校长、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论民办(私立)高校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世界职业教育政策与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等议题。
15年前,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与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携手,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开启了交流合作治理,打造由沪台轮流举办的两岸民办私立高校校长论坛。这一创举打开了两岸民办私立高校交流合作的新空间,也缔造了两岸民办私立高校合作交流的新机制、新通道。
“民办高等教育的体量,已占到中国高等教育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专委理事长王立生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日趋丰富,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作出重要贡献。他希望民办高校高度重视国家的评估,希望每一位高校管理者要勇担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使命,要提升政治站位、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办学空间、提升社会认可度、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在主旨发言中提出,要以“规范”构筑民办高校发展的底线,以“质量”打造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以“特色”开拓民办高校发展的新空间。要把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要把握学习型社会建设对教育的新需求,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的独特优势。
本次论坛吸引了16所中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校长现场论道,其中有不少学校的办学历史已逾50年。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表示,台湾民办院校的发展轨迹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轨迹基本是并行对照的,从刚开始的工业建设到后来的资讯建设,以及如今的高科技建设、服务业的发展,民办院校的科系设置都是因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而定的,培养的是应用型的实干人才。葛自祥认为,学校应当在推进校企融合时,自我检视是否有值得企业依赖的价值、课程是否符合产业用人需求、老师的实战能力是否符合产业期待、设备设施是否与产业现况匹配、制度是否与学校定位和办学教育目标一致。
大陆地区最早的民办高等教育发端于上海,第一所大学就是上海杉达学院。“杉达从诞生之初就确认了自己的办学使命,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在论坛上表示,杉达走过了31年,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多次获批教育部、上海市的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今年学校选派了18名学生赴台湾世新大学研究,50名学生赴台参加中华文化与跨领域沟通人才培训,已有14位台湾籍教师在杉达任教。通过这一论坛,杉达和台湾地区的民办院校的互相了解更加深入,为未来开展深入合作搭建了桥梁。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力量,应当有所作为,且大有可为。他期待海峡两岸民办(私立)高校校长论坛为扩大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发展不断增添生机活力,也希望能够借助论坛这一平台,拓宽两岸民办教育领域合作,打造全方位民办教育合作格局。
当日,海峡两岸多所民办(私立)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三天里,论坛嘉宾将走进多所江浙民办高校参观交流。下一届论坛计划于明年在台湾地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