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以工业互联网思维再造政府业务流程,推动惠企政策在线办理,实现涉企政策“免申即享”。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3月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兑付包括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在内的“免申即享”政策314项,兑现金额12118.08万元,惠及企业827家。其中:企业上市挂牌奖补资金1381万元,2023年制造强市资金1238万元,科技创新资金1045万元,农业产业政策项目资金669.1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621万元等。
2022年以来,市财政部门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涉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会同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和各预算部门,坚持数字赋能,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惠企政策在线办理,让各项惠企政策资金“一键直达”市场主体。
搭建惠企平台。充分借鉴兄弟市经验,依托“城市大脑”,联合市数据资源局从2022年11月份起至今年2月份完成了省“皖企通”平台、淮南“惠企通”平台、财政涉企平台、预算一体化平台“四网联通”,并通过省财政厅数据测试,解决了“免申即享”载体工具问题。
分类梳理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对2019年以来的支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运用零基预算理念,聚焦一产“两增一强”、二产“扩量提质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和科技创新及文化旅游等,对现行政策进行重构式整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2022-2023)》,以全市产业政策60条为依据,明确“免申即享”项目33条。在此基础上,市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对已经出台的惠企政策再梳理,按照精准化、颗粒化要求进行拆解,全量及时录入“皖企通”平台,列明适用对象、申请条件、申请途径、兑付标准等要素,分类梳理录入,确保“免申即享”政策“应上尽上,应享尽享”,持续动态收录、定期维护更新。
实现资金直达。按照全市“免申即享”工作安排,市财政局对各部门能够兑付的产业政策资金进行了汇总测算,市本级年初预算安排资金4124万元。3月27日,依托“惠企通”平台率先完成了省级大数据企业奖励资金110万元的首笔“免申即享”资金支付。
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是刀刃向内、牵动性很强的改革,作为推动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抓手。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聚焦涉企服务重点环节,推动政策供给全流程改革,最大限度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度、便利化和公平性。
持续深化“免申即享”改革。拓展政策范围和扩大企业覆盖面,对所有惠企政策原则上都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及时调整与“免申即享”不相适应的政策文件,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优化更新“免申即享”清单,实现项目全覆盖。
继续完善业务流程。以“免申即享”改革为契机,全面梳理“免申即享”业务流程,减流程、压时限、强基础、优服务,确保财政资金高效、有序运转,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效应,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生机活力。
拓展完善功能应用。市财政局将会同数据资源局进一步优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平台功能设置和运转流程,深入对接、功能互补、联动协同,增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做到线上流程升级迭代的即时响应,持续提升数字赋能、智慧赋能的水平。
加强惠企政策统筹。与零基预算改革、财政资金管理、公共政策兑现等工作协同联动,集成集约各类惠企政策,加强惠企政策资金统筹,防止政策资金兑现碎片化或重复等情况,会同预算部门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颗粒化等要求逐条完善制定实施细则。
强化惠企资金监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实现每一笔兑付资金流向、路径均可追溯,防止舞弊造假、虚报冒领等套取财政资金现象发生。加强对惠企政策的依法合规、精准有效、方便快捷、集约高效、连续稳定、公平公正公开等方面审查,及时建立政策资金兑现后的效果评估、监测监管等配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