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陵区以“城管+商圈”工作模式,有效搭建起城市管理者、商圈商户、居民群众之间精准服务的“彩虹桥”,推动城市管理方面问题不出商圈及时解决,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商圈经济繁荣发展。
一、优服务,推进“共建共治”。一是优化审批服务,利用“党员义工突击队”,定期协助社区开展建筑渣土、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免费清运志愿服务;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打造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一站式”审批模式,推行不见面审批,店牌店招备案“掌上办”,推广网格长“代办跑腿”服务;打造“花木兰”护学岗,引导、护送、帮助学生安全过马路,同时劝离周边流动摊贩,规范店外经营行为,提升校园周边市容秩序。二是创新推进共治,推行“创享品质空间”花箱认领活动,通过与沿街商户、单位以及周边爱花居民签订《花箱认领协议书》,让商户、居民对花卉、绿植进行常态性养护,确保箱体周边环境干净整洁,认领的花箱有人用、有人管、有人清,让每个花箱都有“专属管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一步一景”,推动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的落实。三是破解停车难题。遵循“因地制宜、应划尽划”的原则,在市区主次干道施划停车位、停车线,累计施划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线5万余米;推行柔性执法,践行“十分钟违停免罚”,每晚6点至次日7点在不妨碍正常交通通行和消防救援通道的情况下,对占用人行道临时停放的车辆以教育为主;积极开展停车场建设管理,联合海发集团完成老东河等13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200余个;推动23家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共享,共享停车泊位454个,切实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二、优管理,规范“摊点经济”。一是推动“夜市经济”提质升级。城管部门坚持科学设置,规范管理,助推夜市经营文明有序发展,在广泛征求摊点业主、居民及相关社区意见的前提下,联合属地街道先后选址设立了京泰夜市、育才路宫涵夜市、紫东疏导点及迎江桥荷花塘便民疏导点,有序疏导流动摊贩300余个,既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给行人通行带来的不便和环境影响,也赢得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以小切口助力“大民生”。积极探索“小修小补”规范有序经营的可行方案,通过集中规划,统一疏导,设立了钟楼巷、中百一店、黄金家园等 “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安置了16个修补摊点,让“小修小补”常驻街头,守护了群众的“小确幸”,服务了“大民生”。三是施划占道“一米线”。为了满足商家展示商品和群众购物需求,海陵区在背街小巷等非严管路段,统一施划占道线,允许商户在店外“一米线”内合理整齐地放置货物,展示商品。“一米线”以外,市民可以畅快通行。“一米线”拉近了城管与市民的距离,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增添了执法的温度。
三、优执法,护航“营商环境”。开展“微执法”,制定微小违法行为查处清单,将擅自摆摊设点、店外占道经营等10类微小违法行为纳入其中,成立微执法队伍,建立快速查处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出台《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清单》,落实“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减轻、从轻处罚。对拒不整改、反复出现的违法行为,采取执法措施,坚决予以处罚,最终达到“处罚一起、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效果;践行“柔性执法”,开展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程序开展行政执法,严禁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人情”执法、粗暴执法,通过“柔性执法+贴心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推进智慧执法,加大科技创新、流程再造力度,打造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建成集数据“一中心”、决策“一片云”、指挥“一张图”、监管“多条线”的特色智慧城管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执法工作,利用路面监控、无人机巡查、执法记录仪、车载记录仪等科技设备实时收集证据,推进信息共享,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线上查+线下处”,提升城管执法智慧化水平。